張宏艷
張宏艷

十進制

發佈時間: 2019/11/28

十進制

趁晚上有空,翻閱金庸先生多年前惠贈的散文集,其中有一篇文章談及十進制,十分有趣。在香港受教育的朋友們,尤其是經歷過回歸前的中學教育,就知道英式度量衡單位,簡直是存心跟人過不去。1碼有3呎,1呎有12吋。1磅是16安士,1安士是16打蘭。1加侖是4個夸脫,1夸脫是2品脫,1品脫是20安士。光是換算這些極不合理的度量衡單位,就得花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原本1英鎊是20先令,1先令是12便士,換言之,1英鎊是240便士。後來英格蘭銀行做了明智之舉,於1971年進行改革,將1英鎊改為100便士,從此人民計數馬上清晰得多。

幸好在數學計算時,則不論中、英都是十進制。原因可能是與人類有十個指頭有關,我們計數也會不時「數手指」幫忙。現在香港漸漸改以十進制或十的倍數為單位,1米有100厘米、1公斤有1,000克、1公里有1千米、1公斤有1,000克等等,方便快捷,減少頭痛。

執筆至此,想起一位會計界資歷深厚的朋友,他年輕時的訓練,包括心算計算帳目,不可用電子儀器幫忙。久經訓練之後,在十進制、十二進制、十六進制之間自由換算,心算無難度,即使年紀大了,仍然腦筋清晰,思考敏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也。

(本欄逢周二、四刊登)

撰文: 張宏艷 資深傳媒人、資深港媽
欄名: 每日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