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雯
張嘉雯

各照顧者沒有統一原則

發佈時間: 2019/12/13

各照顧者沒有統一原則

當小孩撒野、鬧情緒或哭泣叫嚷時,照顧者應該怎樣做?

先判斷他為何如此?理應是遭到拒絕後,小孩才會作出如此反應,目的當然是要照顧者讓步。既然已經拒絕或禁止他,即是向孩子傳達那是「不應該」,認為「不可以」,知道「不合適」,甚至是可能「有危險」的信息,那家長便應該堅持,讓小孩接收到這個正確信息。但如果家中照顧者都各師各法,不應縱容的事便守不住了。

一家有四個人照顧一個男孩,包括爸爸、媽媽和爺爺、嫲嫲,他們在孩子身上各師各法,小孩因而以不一樣的態度和方式去「對付」他們。小人兒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次經歷,了解在同一件事情上,爸爸的反應會如何,媽媽會怎樣,爺爺和嫲嫲又會有甚麼反應。

對着爸爸不會提出第二次要求,因為爸爸說了「不」就是「不」。同一件事情,他會向起初說了「不」的媽媽提出第二次要求,因為媽媽常跟他說道理,小人兒便提出規則來哄媽媽,以便媽媽作出讓步。

對着爺爺、嫲嫲,小人兒會使用的是另一招,而這一招又很容易達到目的,那就是哭鬧。還不到兩歲的小人兒,已懂得如何應對一屋大人了。

(本欄逢周三至五刊登)

撰文: 張嘉雯 《4Q教子情式》作者
欄名: 8A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