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飲水大學問

發佈時間: 2020/01/21

飲水大學問

我們最常喝的飲品非水莫屬,尤其是生病時,多休息和多喝水是康復關鍵。然而早幾年曾有報道︰英國一名59歲女病人聽從醫生的叮囑多喝水,卻「飲過頭」,喝下幾公升水,令血液內的鈉被稀釋,過剩的水份使細胞膨脹,從而影響腦部的運作,導致頭暈眼花等水中毒症狀,最後因暈倒而送進急症室。

電視也有教日飲八杯水,成了香港人的健康常識,但具體分量多少,未必人人清楚。其實根據美國國家醫學院的建議,男女因為體形上的不同,每天總飲水量應有差別,加上從食物中也會攝取到水份,所以建議男性每天要喝2.1公升的水,女性則要補充1.5公升的水。以一杯水230毫升計算,男性每天要喝約8杯水,女性則要飲7杯。

至於飲水時間則更為關鍵。很多人因為運動完出了一身汗,所以狂灌水以補充水份。然而大量出汗後,體內的電解質會流失,只是單純大量喝水可能會造成低血鈉的水中毒症狀。2007年倫敦有位年輕跑手在炎熱天氣下跑完馬拉松,卻因之後喝下大量清水解暑而出現腦水腫等症狀,最後留醫後不治。所以運動後大家應小口小口慢慢補充水份,不宜一次性大量喝水。除了清水外,大家可改喝鹽水或低糖的運動飲料,補水之餘也補充流失的電解質,降低水中毒的風險。

另外,外出時用哪種水樽也有學問。我們常用的扭蓋型水樽,樽口和樽蓋的接口位有多隙縫,可窩藏細菌。據研究指出,扭蓋型水樽含菌量達15.9萬CFU(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單位),而當中超過98%的細菌都是對人體有害的,相當驚人。建議大家應考慮含菌量較少的吸管型水樽,每次使用完水樽後應徹底洗淨,避免細菌滋生。(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