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飽滯經常嘔吐 恐患胃輕癱

發佈時間: 2020/01/24

持續飽滯經常嘔吐 恐患胃輕癱

持續肚仔「飽滯」且嘔吐大作,小心已患上胃輕癱!有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指出,不少病人會將胃輕癱與消化不良混淆,胃輕癱現時成因不明,但醫學界有共識與神經訊號出錯、影響胃部蠕動有關,若忽略不理或致營養不良、肺炎等問題。

胃輕癱與消化不良有何不同?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吳昊解釋,一般人在進食後,會通過胃排空機制,經由胃部蠕動將食物推入胃幽門,並進入十二指腸,「一般人在進食後2至4小時已可將食物排空,若吃肥膩食物亦僅花6至8小時。但胃輕癱患者即使胃部結構正常,多數花12至36小時仍未能將食物排空,而出現消化困難、飽飽滯滯等感覺,影響胃口。」

或神經訊號出錯 礙胃部蠕動

吳醫生續說,胃輕癱患者多有體重下降、嘔吐等問題,且症狀屬持續性,與消化不良患者在進食後間隔性出現不適的情況不同,「若有上述症狀,且體重無故下降約5%,便應求醫。」

目前胃輕癱病因未明,但吳醫生稱,醫學界有共識是與神經訊號出錯,影響胃部蠕動有關,「臨床上以40至50歲或以上患者最多,且大多是女性。而長者和糖尿病患者因神經易有退化,亦易有此問題;另精神壓力大者,亦可能相關誘發神經問題。」

他補充,症狀輕微的胃輕癱患者,在減少進食後不適可稍為紓緩,但症狀嚴重者因長期「食乜嘔乜」,生活質素會大受響,有機會致營養不良,且食道及牙齒亦易因常嘔吐而遭胃酸腐蝕,「部分人更會因胃酸及食物殘渣流入肺部,而導致肺炎;較瘦的患者亦會因胃漲而腹部凸出。」

服藥無改善 可植「胃起搏器」

吳醫生稱,若因情緒或壓力致影響胃部神經者,在壓力稍緩後,胃輕癱的症狀亦可能不藥而癒,「另部分因短期服用腸胃藥致胃部蠕動受干擾者,在停藥後症狀亦可能消失。」但若情況無改善,或需通過用藥或手術治療,「嚴重者服用止咳劑或促進胃腸蠕動藥物,若無效可考慮利用腹腔鏡在胃部表面裝上『胃起搏器』,原理與心臟起搏器相近,通過外部裝置刺激胃部規律蠕動。」

至於曾做其他胃部手術,如束胃帶減肥者因胃部結構改變,若仍維持過去食量大吃大喝,則有機會出現嘔吐問題,但不會增加患上胃輕癱風險。吳醫生補充稱,因胃輕癱的症狀與其他胃病相近,診斷上容易誤判,若在照胃鏡後無發現問題,且服用胃藥後病情無改善,便應向醫生反映。

記者:脫芷晴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