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儀
楊美儀

疫情下的孩子淚

發佈時間: 2020/02/19

疫情下的孩子淚

在網上看到「疫情下的孩子淚」的片段,我每看一次就喊一次。一位湖北特警爸爸抗疫十幾天後抽空回家,到家也只能在門口,跟兒子保持一定距離地聊幾句。孩子已多日沒跟爸爸見面,表現得十分興奮,不斷紮紮跳地高呼「爸爸加油」,為爸爸的抗疫工作打氣。

可是當爸爸又要離開回去工作崗位時,鏡頭影着送別爸爸後孩子轉身的背面,孩子的背部不斷在抽搐,在遏抑着情緒,然後鏡頭就影到小朋友淚流滿面地爆喊︰「爸爸還要過多久才回來?我好想你啊!」他的淚水令我想到人的天性就是愛。

看到這一幕,我想到自己跟這位孩子年紀相若的時候,也跟他一樣常期盼親人回家。我每晚睡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亮,不斷求天給我驚喜,讓我在心裏倒數十下之後,祖母就會按門鐘由老遠的澳洲回來跟我們一家團聚。當我看着疫情下在強忍自己傷痛的孩子,那一刻我好想成為他的守護神。別以為孩子年輕不懂事,孩子其實都有好多心事,但孩子只喜歡跟尊重他的人傾訴心事。

最近許多人只顧着搶購口罩、廁紙、漂白水,有否顧及身邊孩子們的情緒需求?孩子的行為是模仿父母,會受父母薰陶,吸收父母的樂觀或悲觀的思想和價值判斷。或許過去香港一直太平,香港人習慣生活安穩,所以每每有風吹草動,港人的反應都異常誇張。

在孩子面前表現無助和沮喪的言行,無形中把焦慮和懼怕的情緒傳染給孩子,這會令到孩子成長之後缺乏自信,形成自卑畏懼的心理,也會抑制孩子的潛能發展。幼小的心靈很容易發展悲傷情結,孩子需要你的支持和關心,要你協助他紓解悲鬱。被了解是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因為它是自我肯定和安全感的來源。

作為父母,面對生活上的困頓要表現你的自信樂觀和勇氣。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有生命力和積極進取的人,你必須先教育他成為一個樂觀的人。(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 HerbalGram創立人、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 angela@herbalgram.us
欄名: 緣來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