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汽車安全帶#不帶來安全

發佈時間: 2020/02/21

汽車安全帶#不帶來安全

近年,親戚朋友買的車都變得又大又馬力夠,尤其是SUV,取其舒適、速度和安全。

60年代,汽車變成美國人必需品時,卻發生許多交通意外。於是有人質疑,汽車在設計上製造了一些不必要的危險。於是聯邦政府就提出為汽車安全立法,例如強制司機扣安全帶、儀器錶板不可再使用金屬、採用雙重煞車系統和擋風玻璃可防外物插入等。

每個新的設計要求,都是希望減低交通意外,但經濟學家卻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汽車意外事故將會增加。

《The Armchair Economist》作者Steven Landsburg以誘因的力量作解釋。他說經濟學家的理由十分簡單,就是以往汽車的設計差,司機怕出意外,開車時如履薄冰,所以安全。現在有了安全帶和其他保護裝置,生命威脅下降,開車時就不用那麼專心,反而易生意外。

害怕出意外是個強大誘因,司機為免發生意外,只好小心駕駛;當安全得到更大保障,便提供了另一種誘因,鼓勵駕駛者開始漫不經心,意外事故便增加了。

究竟汽車安全立法後,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數是增加了,還是減少呢?芝加哥大學教授Sam Peltzman發現兩者效果互相抵銷了。也就是說,意外事故發生的次數增加,但每次因意外事故而死亡的司機人數卻減少了。因為意外多,司機死亡率自然「相應」亦高了,跟汽車安全立法前差不多。

另一個副作用卻是行人死亡增加。這樣容易理解,就是汽車設計旨在保護車上的人,而不管車外人的死活。若立法者同時考慮行人安全的話,汽車便不應該批准生產或銷售大馬力汽車,這才合乎正道。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