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熱防疫耳探較準

發佈時間: 2020/02/28

探熱防疫耳探較準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發燒是染病的症狀之一,自行探熱亦較往常為多。有醫生表示,體溫分為核心溫度及表面溫度,其中口探、耳探及肛探屬量度核心溫度的方法,額探或腋探則為量度表面溫度,惟體溫並非界定發燒與否的單一指標,診斷時須配合觀察其他病徵。

家庭醫生林永和醫生表示,正常體溫並非單一數值,而是一個範圍,「人體正常體溫為攝氏36.5至37.5度,但體溫都在37度間徘徊。各人的正常體溫各有不同,亦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如朝早或晚上、運動前後的體溫都有分別。」

他解釋,體溫分為核心溫度及表面溫度,其中耳探、口探及肛探屬量度核心溫度,結果較準確及穩定;量度表面溫度則是額探或腋探,但皮膚表面溫度易受外來環境影響,如出汗、戴帽、室溫等均會影響結果,故相對欠準確。

幼童不宜用水銀探熱針

林醫生稱耳探相對最準確,使用亦方便、危險性較低,一般人或幼童都適用,「但不建議半歲以下嬰兒使用,因他們耳孔較細,較難讓溫度計進入。」至於口探一般會用電子探熱計或水銀探熱針,前者較安全,惟不建議6歲以下嬰兒和幼童使用水銀探熱針,因他們或因未適應口中異物而咬實探熱計,增加危險性。不少家長會以肛探方式為年幼子女探熱,林稱此方式於探熱時需用潤滑劑,過程易感不適,不建議家長自行為半歲以下嬰兒使用,因其肛門直腸較短,家長若未能拿捏,有機會令子女肛門受傷。

在量度表面溫度方面,雖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欠精準,但林醫生稱腋探適用於半歲以下嬰兒。額探為非接觸性探熱方法,常用作篩查發燒者,常見於機場或學校,但建議倘有人檢測後懷疑發燒,可再用耳探確定。

至於探熱時間,他稱口探約1分半鐘、肛探約1分鐘、腋探約1分半鐘至2分鐘;耳探時宜用溫度計耳套,避免交叉感染;口探、肛探前則宜為溫度計消毒或用保護套,最理想是家中一人一支溫度計;但患有中耳炎、耳朵發炎、有大耳垢、戴有伸入耳道的耳環等人士,都不宜用耳探探熱。

還要留意有否其他病徵

林醫生提醒,量度體溫、界定發燒與否,不應拘泥於單一度數,需視乎個人活動,例如與日常活躍度比較、有否咳嗽和胃口如何等,尤要留意小朋友行為表現有否差異,倘懷疑他們發燒,可重複量度,倘體溫持續高於平均體溫及有其他病徵,應替小朋友戴上合適大小的兒童口罩後再求醫。

記者︰胡靜嫻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