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隔離心理

發佈時間: 2020/04/06

疫症隔離心理

疫症當前,隔離是防治傳染病的主要措施,但近期隔離人士違反禁令等等的新聞不時出現,在批評他們的同時,大家又有否關心過他們背後的動機呢?

首先,隔離者在心理上往往有不切實際的樂觀。這種心態是一種認知謬誤,令他們以為自己不會受感染,忽略疫情蔓延的現實。其次,隔離期間當事人會經歷行為疲勞。累積下來的疲勞感令人失去動力,情緒也隨之受影響。此外,隔離者也會帶有責任分散的心態。這是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人們認為在同一環境中,有其他外在因素分散責任,並認為其他人可能已經採取行動。

隔離者其實要承受不少身心壓力,因為隔離時間愈長,對心理造成的影響愈大。隔離者除了害怕感染身邊的人,在隔離期間喪失自由,更容易令人感到被孤立。倫敦國王學院的學者在頂尖醫學雜誌《刺針》上發表回顧,指出過往疫症中的隔離者出現的負面心理影響,包括情緒障礙、失眠、憂鬱低落,甚至創傷後壓力症等。

台灣長庚大學建議隔離期不應超過所需時間,並提供詳盡的資訊。此外,亦要確保日常補給充足,同時提供實用的壓力管理技巧等。最重要的是讓隔離者知道這種行為對自身,以及整體社會有益。雖然疫情嚴峻,但我們仍能通過制定妥善的隔離計劃,照顧隔離者的心理,贏得這場戰役。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黃仲遠、李秋婷 港台節目《捉心理》,逢周日晚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一台播出。
欄名: 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