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薄絕情源於甚麼心理

發佈時間: 2020/05/04

刻薄絕情源於甚麼心理

在網絡世界的匿名效應下,不少社交平台的言論也極為刻薄,但他們的刻薄原來情有可原?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的社會比較理論指出,人們會通過與別人比較從而判斷個人的社會和自我價值。比較固然有助人自我改進,但也可能令我們自視過高或過分自卑。刻薄的人或許曾經受到侮辱或被小看,因此通過將別人比下去以挽回自尊。

刻薄的表現也是一種名為投射的心理學防禦機制。人們會把存在於個人內在的動機、思想或情感等特質賦予他人,並否認自己也存在這些特質,可見刻薄的行為某程度是出於自身缺乏安全感。

數十年前曾經有個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要求參加者以電擊來懲罰隔壁房間答錯問題的人。雖然大部分參與的人都表明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按下最強電擊的按鈕,結果卻有近7成參加者,即使聽見隔壁的尖叫聲,還是遵從研究人員將電擊加碼。雖然實驗中的電擊裝置只是虛設,但這類實驗由於為參加者帶來心理創傷,所以及後被禁止,不過其他類近的研究仍顯示同樣的結果。當我們疑惑為甚麼刻薄的人那麼多,你可曾想過自己是否那個刻薄的人?

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教導我們生活中有10%的事情無法掌控,但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作出反應而決定。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黃仲遠、李秋婷 港台節目《捉心理》,逢周日晚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一台播出。
欄名: 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