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壓力大增 恐致乳癌復發

發佈時間: 2020/05/07

疫情下壓力大增 恐致乳癌復發

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因患病初期或無病徵,以致發現症狀時大多已屬晚期。有醫生指出,壓力大、親人曾患乳癌等均屬高危人士。在疫情下不少人壓力大增,有可能增加患病或復發機會,部分病者更因擔心到醫院等高危地方易感染,故減少覆診,醫生呼籲病人勿因疫情而延誤治療,並促政府進行全民篩查助及早識別患者。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醫生表示,乳癌在20年前已是婦女頭號癌症,據2017年本港乳癌數據,香港有4,373個乳癌新症,721人死亡;而本港有27%女性患乳癌,死亡率達12.3%。

或急速惡化 勿耽誤治療

張醫生指出,患上乳癌的高危因素,可分個人或其他因素,前者包括壓力過大、親人曾患乳癌、癡肥、每周少於3小時運動等;後者則是35歲後才生育、從沒懷孕或餵母乳等。她說,乳癌初期大多沒病徵,發病時無痛症或出血情況,不少女士即使發現乳房有硬物亦不加理會;但當有症狀時,大多已發展到第3至4期。有研究指出,乳癌可於一年內演變至第4期,病者在病發後3個月內求醫較佳,及早識別及治療尤為重要。

疫情之下,人人自危。張醫生提到,公院雖沒有停止癌症治療服務,而公私營協作計劃下,私院亦會接收癌病患者進行醫治,但留意到少了乳癌病者看醫生,及有患者要求延後治療,估計她們或因疫情而不敢外出或到醫院,「癌症惡化速度或情況難預測,病者不應因疫情而延誤治療,如懷疑患病應盡早進行檢查。」

癌症康復者及鑽的創辦人梁淑儀表示,她在2017年9月中確診患乳癌,至去年2月才康復,現時每2至3個月要覆診。她明白乳癌康復者抵抗力較差,故減少外出以防疫。她原於4月需到腫瘤科覆診,經醫生評估情況穩定可改期至6月,但患者應按時覆診及接受治療,否則影響很大。

促港府 逐步推全民篩查

現時本港仍未有全民乳癌篩查,張醫生表示,女性可每月自行進行檢查,如用手摸到乳房有硬物,或發現兩邊乳房不對稱已有可能患病,如有懷疑應進行乳房X光造影檢查。

本港乳癌患者發病年齡約40歲,她建議每2年可進行一次乳房檢查。她續說,政府去年底已獲得港大的本地乳癌風險因素研究報告,促請當局盡快公布並推出乳癌篩查時間表,建議先為高風險人士進行,其後再為基層婦女提供檢查,最後擴展至全民篩查,及早識別患者。

記者:胡靜嫻

編輯:林子豐

美術:陳超雄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