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本文時香港的本地確診個案大幅回落,美國的情況雖嚴重,但歐美整體的瘟疫感染曲綫(顯示每天新增案例)都是在平走或向下。各地人民稍微可舒一口氣,但正如專家們的忠告,現在仍不能減低防疫意識。希望快些有特效藥和疫苗出現,讓大家可以重回正常生活。
雖然疫症必須根據醫學和科學知識,佛學好像未能直接幫助我們解決世間的痛苦,其實若能了解佛教的如實觀和因果關係,對我們防疫心態和規律有正面作用。在網上看到寶僧法師的佛教疾病觀講座,提醒我一些佛學裏的應用哲學。人生觀一般可分為悲觀、樂觀和客觀,在疫情中悲觀的人會過分關注最壞的結果,承受不必要的苦惱的深切影響,亦可能導致生活態度變得消極。雖然普遍以為樂觀是正面的,但在疫情中若過分樂觀,則可能是一種脫離現實、「雞湯式的心靈麻醉」(寶僧法師語),令人忽視一些嚴重的現實後果,高估運氣但低估了疫情。這些樂觀派可能是「快樂的高危族」。
佛教如實觀是一種深層次的客觀,學習在生老病死四苦中解脫,明白生命的風險和無常,所以會認真了解疫情和評估風險,以便作出適度預防,以平常心持正面的生活態度。也可能在這段特殊日子裏,找到更有意思的生活點。例如長期待在家,與家人有更深入的溝通及了解,可解決一些長期潛在的問題。我有些平常沒時間的朋友,現在有機會多看書。另外,網上有很多宗教和哲學講座,讓我們的知識和智慧都有所增長。
禪宗的重點是要活在當下,以為生死就是呼吸頃刻之間的事,所以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刻,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新冠肺炎是一種呼吸道感染,令我深深體會到為甚麽每一刻都那麼重要,不要浪費生命,也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日本枯山水園藝大師枡野俊明,解析佛教重視當下還能呼吸每一刻的重要性,並以茶道為例。「日本茶道講究一期一會的概念,是帶着『瞬間』意義的詞彙,時刻提醒自己生活不會放慢腳步,生命不會延長,構築起整個人生的是我們正在呼吸的當下。每天重複做同樣的事,也是一種人生,但我相信在這些反覆中一定會有許多新發現。」(摘自《知日》雜誌)希望各位也能在逆境中找到生命的價值。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基兆業首席財務總監,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
-
痞子殿下│曹永廉傳執三攤取代周嘉洛做男一 屢成網民惡搞目標 被封年青偶像 |
|
-
整容上癮|讀國際學校因「唔夠靚」自卑 15歲女花近$500萬整容100次 |
|
-
過量運動|13歲仔心血來潮做200個深蹲 大腿痠痛屙醬油尿揭患橫紋肌溶解症 |
|
-
東京奧運|警員戴口罩執勤後確診 奧運聖火傳遞首現感染 |
|
-
大整蠱|陳敏之認唔出鄭芷彤「做媒」? 網民斥顧儀態去救火 假得離譜 |
|
-
自然奧妙|科學館全新展廳明日登場 地球科學廳帶大家探索藍星(多圖) |
|
-
-
-
-
-
又到回南天!點樣唔俾潮濕及霉菌入屋? 要靠『抽濕、乾衣、空氣淨化』全面抵抗 |
|
-
「職業治療個人化 提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自理能力」 |
|
-
-
真正體會活在當下的意義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 D200508
真正體會活在當下的意義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寫本文時香港的本地確診個案大幅回落,美國的情況雖嚴重,但歐美整體的瘟疫感染曲綫(顯示每天新增案例)都是在平走或向下。各地人民稍微可舒一口氣,但正如專家們的忠告,現在仍不能減低防疫意識。希望快些有特效藥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column%2Farticle%2F2637484%2F%E7%9C%9F%E6%AD%A3%E9%AB%94%E6%9C%83%E6%B4%BB%E5%9C%A8%E7%95%B6%E4%B8%8B%E7%9A%84%E6%84%8F%E7%BE%A9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2637484/真正體會活在當下的意義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635000/2637484/010_01_a_20200508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635000/2637484/
港聞
新聞
007
2637484
503
503001004
港聞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2ea612d2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79f88a30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77a6fb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