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觸•思

發佈時間: 2020/05/08

見•觸•思

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得獎建築師湯姆‧梅恩(Thom Mayne)曾說過︰「建築是一種觀察,思考和質疑我們的世界以及我們在其中位置的方式。」「見、觸、思」在閱讀建築裏亦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見」就是用眼看去見識、去體驗。我認為如果要最真確的去了解一棟建築物,親身去感受建築物就最好不過。看圖片、讀文字確可讓人對某建築物有一些印象,但總不及親身走到建築物裏去體驗它的空間設計,因為空間應該是以人的比例去解讀。在建築物裏的不同空間穿插,才可以感受到建築師所設計的空間序列(Spatial Sequence)。

「觸」有兩個意思:一是觸摸,二是接觸。如果大家身邊有建築師朋友的話,很多時你會發現他們會有一個用手到處摸的「怪癖」。他們是為了了解建築物的質感和物料,採用觸覺去感受建築,這個閱讀建築的方法很多時也會被忽略。另一個方法就是親自拜會設計建築物的那位建築師,我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及過,建築師就是建築物的靈魂,能夠直接對話去了解建築背後的意念和設計精神最好不過,因為即使你在一棟建築物裏逗留3、4個小時,也未必能參透建築師的某些精心設計安排。當然這些機會不常有,所以建築中心籌辦與建築師交流的活動,是十分值得參與的呢!

「思」就是思考和反思。有深度的建築總是會給各位一個反思。以丹麥哥本哈根CopenHill轉廢為能發電廠為例,有建築鬼才之稱的比雅克英格斯(Bjarke Ingels)就在這座龐大的發電廠屋頂設計了一個約45度的斜面,讓居民冬天可以在積雪的屋頂上面滑雪。此外,建築設計還很有創意地融入了攀岩場、餐廳和酒吧,令一棟本來厭惡性的建築成為了當區人民生活休憩的地標,令我們重新思考可持續生活和建築之間的關係。

說起「見、觸、思」這三個字,香港亦有一班有心的建築師曾經撰寫過一本著作《建築師的見觸思》,是一本值得推介的建築書籍。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盧宜璋 建築是生命的舞台,在表達和塑造人的價值觀和孕育理想。
欄名: 筆講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