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儀博士
唐文儀博士

中年人易患混合型頸椎病

發佈時間: 2020/05/11

中年人易患混合型頸椎病

近來多了人因頸椎問題求診,他們的頸椎病或許與之前Work from home時姿勢不正確有關。頸椎病依據人體生理結構分為五類型︰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和交感神經型,可以同時具備兩或三類型,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由於頸椎的椎間關節發生病變,刺激或壓迫頸項的神經根、脊髓、交感神經、椎動脈等組織而產生對應症狀,這些組織在頸部解剖上關係密切,互相連累。多在頸椎病的急性期發生,局部位置發炎時,充血兼水腫,會累及兩個或多個組織,但急性期過後,充血及水腫消退,症狀只集中在某一個受累組織。臨床上,以交感神經型合併其他型的頸椎病最常見。

C女士在個多月前出現頭暈、頸梗膊痛、右手疼痛及手指麻痹,近日頭暈眼花、頸痛加重,伴隨疲倦、耳鳴、心悸、作嘔作悶、失眠。X光片顯示其頸椎間關節增生、椎間隙收窄,是備有神經根型與椎動脈型的混合型頸椎病。

C女士說︰「年過40歲的朋友也有頸椎病。」她說出了混合型頸椎病的特性。中醫認為中年以後,肝腎不足,氣血漸虛,筋骨肌肉因失血氣而發病。欠缺休息、飲食不當、疏於運動、正氣不足,令寒熱風等邪氣容易入侵身體,頸項的經絡阻閉致氣血運行不暢。經常低頭的不良姿勢令肌肉處於疲勞狀態,造成脈絡損傷、血行滯緩、經絡閉阻,不通則痛。

根據辨證,C女士為氣滯血瘀型,內服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功效的方藥,並通過中醫的推拿手法按摩頸項肩臂,緩解局部肌肉痙攣;應用針灸療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兩周後症狀有改善,個多月後痊癒。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唐文儀博士 註冊中醫師
欄名: 中醫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