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學習不停擺

發佈時間: 2020/06/05

學習不停擺

「Stephanie,可以返學開心嗎?」她是我的姨甥女,和我也投緣,她說剛返回學校上課,有很多測驗和考試,比停課期間更忙。

停學期間,教育局要求學校安排網上教學,但現實是不少老師只是把教學內容錄了音,放在學校的內聯網讓學生聽了便算。

其實,不要看輕停課這段日子。一般來說,學校只有在放暑假期間是完全停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暑假是學校生活的一個主要部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教授Karl Alexander,以巴爾的摩一公立小學中650名一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追蹤他們接受加州成就測驗(CAT)中數學和閱讀能力測驗的成績。

結果令西方人意外,但東方人則不甚了了。教授把小一至小五的學生,以他們的家庭社經背景分為高中低3組,然後比較他們的數學和閱讀能力測驗的成績。

不管家庭社經背景高中低的學生,他們在小一年級的成績差異不大,社經背景最高361分,比最低的329分多了32分;但到了小五,也就是4年之後,社經背景最高的有534分,比最低的461分已經差了73分,是原來差距的兩倍以上。

為甚麼會有這種成就上的差距呢?

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反應分兩種︰一種是社經背景低的學生,學習能力天生不如社經背景高的學生;換言之,就是社經背景高的學生比較聰明。另一反應是認為學校沒盡力幫助來自貧窮家庭的學生。學生沒學好是因為老師沒教好。

但是根據做研究的Karl Alexander分析,兩種解釋都不符合事實。於是他再做多兩個研究,就是讓學生在學年結束前接受測驗,又在暑假結束、9月開學時再考一次。

他認為9月的測驗結果,可以讓他做進一步的分析。他既可以衡量學生在學年開始和學年結束的兩次成績,就可以評估學生在該學年的進步情況。如果他又比較學生在6月和9月的成績,就會知道學生在暑假的學習如何。

因此,他便可以分析學生成績的差距,究竟是在學年當中還是在暑假形成?(下周一再續)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