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覺運作】長期接觸紫外線可致白內障 視光師推介3種太陽眼鏡顏色 減低景物色差

發佈時間: 2020/06/26

【色覺運作】長期接觸紫外線可致白內障 視光師推介3種太陽眼鏡顏色 減低景物色差

筆者專業為眼科視光師, 而業餘嗜好則以風景攝影為樂。每當觀看天空中色彩之變幻, 更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尤其是日出前或日落後的魔幻時刻 (Magic Hour) 的色彩變化:天空短暫呈現壯觀的火紅色如被火燒著般, 但日出後轉眼回復藍天。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為這美麗的大自然更添色彩及層次, 夢幻般的色彩世界往往讓攝影人驚歎不已。然而,這一切是如何得來?這和我們眼睛構造有什麼關係?

人類的眼睛有兩種感光細胞:視桿細胞(rod cells)和視錐細胞(cone cells)。視桿細胞負責針對暗光和夜間視覺, 並讓我們感到光暗的變化。視桿細胞對光線的敏感度較高,使人即使在較昏暗的環境下都能辨別物件。視錐細胞則對顏色的敏感度較高,三種不同的視錐細胞 (S-cones, M-cones, L-cones)分別對較短、中、及較長的波長敏感。S-cones負責藍色, L-cones負責紅色, M-cones負責綠色。如果一個物件表面反射短波長光線,S-cones便會受到刺激。經大腦處理後,這個物件看起來便會是藍色。如果只反射長波長光線,則看起來是紅色。反射中波長光線,則看起來是綠色。如果一個表面反射不同的波長光線,大腦便會分析成混合的顏色如黃色、橙色或紫色等。如果這些視錐細胞同時感受到所有波長,大腦便會將它們演繹成白色。

晴朗的天空一片蔚藍,因為光線穿透大氣層時, 空氣中的氧和氮粒子把光線散射,造成光線分散。和紅光相較之下,短波長的藍光比較容易散射。當大部分的藍光被散射,天空看起來便會是藍色的。當日出和日落前,太陽的位置比較低,光線穿透大氣層的路徑比較長,這時只有長波長的紅光能穿透大氣層,這時候的天空看起來便是紅色的。當天空塵霧煙霞瀰漫時,陽光便會被完全反射,而相對散射較少,這時天空便會呈現白色甚至灰色一片。

我們肉眼能見的光譜介乎波長380nm至780nm之間, 低於380nm(紫外線)和高於780nm(紅外線)的光波則是可見光光譜之外的光波。肉眼看不見的短波長紫外線尤為傷害眼睛。長期接觸紫外線可導致白內障及加劇黃斑部退化。因此太陽眼鏡不只是時尚潮流裝備,更是保護眼睛的必須品。色覺會受到鏡片顏色影響,以灰色、棕色或深綠色為佳,我們所看到的景物顏色色差會較少,假如是藍色和紅色,色覺會較受影響,所看到的景物顏色會偏藍或偏紅,影響視覺。大眾於選購太陽眼鏡時, 應多試不同的鏡片顏色作比較, 及諮詢眼科視光師之意見。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撰文:香港䕶眼(九龍灣) 何柱榮 眼科視光師 (Raymond HO)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持有眼科視光學(榮譽)理學士,擁有超過十年的執業資格,臨床經驗豐富。他積極推廣全面眼睛檢查,喚醒市民對眼睛健康的關注,強調驗眼不只求度數,檢查眼睛內外健康(眼角膜、黃斑、視網膜等)同樣重要。何柱榮眼科視光師 主要駐診於 香港䕶眼(九龍灣)中心www.eyecare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