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拖延行為?

發佈時間: 2020/09/03

如何改善拖延行為?

醫學上其實沒有「拖延症」這個診斷,然而,拖延行為是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有研究結果指出,約20%的人會慣性拖延工作,引發不同程度的行為、情緒和人際的問題。

為何人會拖延?一、研究發現拖延是源自個人情緒而非時間管理的問題。拖延可讓當事人暫時拋開情緒的困擾,而不須面對設定的責任。二、因為不相信自己喜歡做該任務,為免令自己不快而選擇逃避或推遲任務。三、不少拖延者會有完美傾向,對於他們來說不處理比起做不好某項工作較容易接受。

四、拖延或與一些不健康或固執的思想習慣密切相關,研究表明,愈多的自我反省或負面思想,個人愈缺乏自信,更難有動力完成任務。五、拖延也可能與患有專注力不足、強迫症、焦慮症或抑鬱症有關,以致執行能力出現問題。

如何改善拖延行為?一、原諒自己的拖延:有研究發現,在首次考試前有拖延溫習但其後原諒自己的學生,下次考試的拖延行為就會明顯地減少,因為原諒自己讓人放下自我批判,專注未來的工作。二、面對錯誤和失敗時,善待和理解自己:自我關懷有助緩解因自我錯誤和失敗引致的負面情緒反應,並能激發工作動力、自我價值、個人成長和積極情緒如樂觀、智慧、好奇心和進取心,減少心理困擾。最重要的是,自我關懷能讓令人敢於接受及面對挑戰,毋須過度自我批評。

三、靜觀你的感覺:拖延者通常會出現重複的負面思想,增加拖延的機會。請別與負面思想爭論,只要將專注力轉移到你身體的五種感官,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上,問自己當下的五種感官的感受,並慢慢專注你手頭上需要做的事情。四、計劃下一步:專注於下一步行動可讓自己平靜,動力也會隨之而來。

撰文: 鄭健榮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