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溝淡」類固醇藥膏 控濕疹不成反惹菌

發佈時間: 2020/09/14

亂「溝淡」類固醇藥膏 控濕疹不成反惹菌

轉季常會爆發濕疹,坊間有「攻略」教以潤膚膏「溝淡」類固醇藥膏,讓患者「長期使用」。但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指,控制濕疹關鍵在於「藥力到位」,類固醇非「愈少愈好」;且溝藥膏比例需經醫生處方,且「溝淡」的藥膏容易變質,若不盡快使用,恐會滋生細菌、真菌造成二次感染。

外塗類固醇藥膏,是控制濕疹其中良方,但不少家長聞類固醇色變,更有網上「攻略」教以潤膚膏「溝淡」類固醇藥膏,可避免孩子攝取過多類固醇。

溝淡後保質期短 限1個月內

但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指,醫生確會按病情以1:1、1:2或1:10來「溝淡」類固醇藥膏,才處方予小孩,或讓濕疹患者塗於較嬌嫩部位,惟「溝淡」的藥膏保質期短,需在1個月內使用,否則恐受細菌或真菌污染,致二次感染,使皮膚狀態更差。

對坊間又有指,在發濕疹前持續輕量使用類固醇,有助避免濕疹惡化,林醫生稱,非全然正確,雖有研究指預防性使用類固醇,或有助改善嚴重濕疹問題,但相關做法要經醫生監察,且次數不可過密,每周僅可搽2次,「一般人不建議特別咁做。」

用類固醇要到位 非愈少愈好

她續指,類固醇用量亦非「愈輕愈好」,需用藥「到位」,「曾有患者自行配輕量類固醇,但無法抑制痕癢感,結果因反覆搔癢致細菌感染,需吃抗生素治療;亦有人為免戴口罩敏感,薄搽類固醇抑制,結果皮膚狀況愈來愈差,才知是因玫瑰痤瘡引起紅腫,搽類固醇有反效果。」

類固醇藥品中常見的「0.01%」等標示,亦不等同劑量輕重程度。林醫生指,外塗類固醇強度可分作七級或四級,藥名上的百分比,只顯示同一種類藥品的強度,不可「跨藥品」作比較,「像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即使僅有0.05%劑量,亦屬特強類固醇,不比其他1%類固醇溫和。」

林醫生提醒,治療濕疹並無「神藥」,尤其一些聲稱草本成分濕疹藥膏,若能即時起效或消炎,或已溝入類固醇成分,尤要小心使用。

記者︰脫芷晴

編輯:林子豐

美術:陳超雄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