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疫情的軟實力

發佈時間: 2020/09/23

處理疫情的軟實力

新冠肺炎於武漢爆發以來,截至7月份,全球已有超過54萬人染疫死亡。疫情反覆不退,角色等同國家科學院的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警告︰「如今不戴口罩上街,等同酒後駕駛一樣危險,累己累人。」

過去口罩的原材料供應及生產基地主要在亞洲,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口罩成品及熔噴布的生產地。疫情爆發後,註冊在案的口罩廠達4萬多間,當中有近四分之一是新成立的,明顯地不少廠家都希望趁大勢分一杯羹。不過,中國熔噴布的價格,已從月前的最高位、每噸45萬元人民幣急瀉,加上屢傳口罩成品質素差劣而被買家打回頭的新聞,可以想像生意難做。

一直以來外科口罩並不是甚麼賺大錢的生意,這也是全球口罩產業分布不平均的原因之一。經歷過這大半年的慘痛疫情教訓,一些歐美國家陸續體會到這一小片口罩的抗疫功能,並且關係着全國上下的生命安全,於是着手建立或擴大生產綫。不過,製造口罩的細節要求高,加上熔噴布供應來源太集中,即使無甚科技可言,這片只值一個幾毫的東西卻一點都不簡單。

台灣一月底禁止輸出口罩,在官方大力推動下每日產量增加至少5倍,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產地;4月起還可以送贈其他國家。早前運抵芬蘭的20萬片口罩,經當地檢驗證實品質優良,已經分發給醫院人員使用。另外,據報道較早前有超過20個國家向台灣求教建立生產綫及製作技術,正所謂「等人送魚,不如自學捉魚」。

傳統上,經濟、軍事及科技水平,是衡量政治體實力的常用指標;然而天災人禍臨頭,就更凸顯價值觀和處事思維等核心質素的重要了。

(本欄逢周三、四刊登)

撰文: 黃思蘅 香港電台第一台《藍地球》,逢周一至周五播出,為聽眾帶來世界不同類別知識。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