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儀
方健儀

我不是「資深XX工作者」

發佈時間: 2020/10/05

我不是「資深XX工作者」

我被疫情耽誤的工作陸續恢復,其中一個合作夥伴傳來宣傳刊物初稿作校對。細心閱讀時,我發現自己的相片及姓名下寫上「資深新聞工作者」。我不禁搖頭嘆息,並立即糾正對方︰「我並不資深,多謝!」

你可能會認為︰「你謙啫!你點會唔資深呀?」或許,因為我做記者十多年,年紀不輕,還有人說「細細個睇我報新聞」(這句說話難聽過粗口)。我亦相信主辦方把我冠以「資深」,是尊重嘉賓。如果我喜歡自我膨脹,一定受落。可惜我是異類,並誠懇地告訴大家,用「資深」形容我,是「靠害」多於「加冕」!

在傳媒行業,似乎無人替「資深」下過定義,我大膽用兩個層次去劃分。一,客觀年資︰一般公司向服務滿10年的員工頒「老人牌」,這大概是「資深」的門檻,我算是達標。但10年對於很多人而言,只是固定樁柱的時間,還未進入建屋階段。回望自己畢業10年時,還在摸索階段,現在只是勉強不惑。更重要的是,在我之上還有一批30、40年的前輩。說我「資深」,未免貽笑大方了。

二︰主觀貢獻。以「大律師」為例,經確認後才可名正言順成為「資深大律師」,但絕非擁有年資便可順理成章獲得委任,還要視乎其成就、貢獻等。我深信每個行業亦然,不是阿豬阿狗都可以配得上公認的「資深」美譽。一個能力遜色且心術不正的人混了50年,不會用「資深」形容吧!而我在這個範疇也不達標。

那怎麼稱呼我好呢?我拒絕「職銜通脹」(Title Inflation),事實描述便可,例如我是「多媒體工作者」,「前記者/新聞報道員」,要知職級可用「首席記者」,都是正確資料,不用整色整水。

還幸主辦方廣發刊物前給我過目,那是尊重當事人的做法,值得一讚。如果日後大家看到我的簡介是「資深XX工作者」,記得這肯定不是我的主意。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方健儀 傳媒工作者,包括電視電台節目主持、司儀、大學兼任講師、傳媒顧問等。
欄名: 破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