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紹榮
謝紹榮

iBond出沒注意!

發佈時間: 2020/10/07

iBond出沒注意!

早前疑因受疫情影響而突然「潛水」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終於再度「蒲頭」,財爺於10月4日在網誌透露iBond相關籌備工作已準備就緒,周一就公布發行詳情。據悉今次iBond最低保證息率達2厘,較以往高;此外,為65歲或以上長者而設的銀色債券亦將會發行。

本欄於9月初已撰文提醒讀者要注意新一批iBond和銀債的發行日期,切勿錯失良機,皆因這類香港政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對於習慣投資港元資產的大眾而言,確實是政府「賣大包」之作。

回報率足以彌補風險

猶記得上次筆者以「定期收益」角度,來分析iBond及銀債與其他類似資產如年金之分別,今回不妨換個角度以「投資風險」來跟大家解釋為何iBond和銀債值得市民考慮認購。

在經濟學上,關於貨幣的主流理論大概可以分為兩個系統︰一個強調貨幣的交易功能,跟投資沒有甚麼關連,故不贅;而另一個系統則強調貨幣是政府發行予公眾的債務或債券,即公眾持有法定貨幣,實際上跟持有政府發行的無息債券沒有分別,都是承擔着同樣的信用風險。由此可見,對於一個擁有閒置港元的投資者來說,投資有2厘保證息率的iBond,屬於理性行為。

無可否認,除信用風險,鈔票和iBond也存在流動性風險差異問題。然而,按現時3年期港元銀行定存息率一般低於2厘和iBond最終回報率與通脹掛鈎的前置下,相信iBond期滿時,其最終回報率應足以彌補投資者所承擔的流動性風險。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謝紹榮 跨國保險集團前亞洲區投資管理總監 本專欄推廣個人財務教育
欄名: 錢以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