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樺
陳志樺

城門河的「膠」魚啟示

發佈時間: 2020/10/09

城門河的「膠」魚啟示

見城門河邊多了垂釣客,漁獲不錯,可以吃嗎?有「膠」嗎?

近年,城門河水樣本檢測的「微塑膠」(Microplastic)量,與日本比較高出幾十倍。膠類垃圾在水中解體碎開,成為無數5毫米以下的微塑膠粒,更容易進入食物鏈,影響深遠。

70年代末,城門河開始致力改善水質,今天「臭河」惡名幾已接近洗底,河口的魚類增多,又有白鷺回歸,冷不防殺出一個微塑膠,恐怕前功盡廢。近年香港主要河道,也測出高含量微塑膠,證明污染從城市而來,人人有責。

然而,河水雖膠,吃魚肉仍算低風險,但吃魚內臟就得當心了。經典魚腸蒸蛋,有膠粒加料,恐怕要失傳了。吃魚鰾安全嗎?花膠又如何?有待研究。

環境污染改變吃的文化,也趕絕傳統菜式,遺憾。

河也有蟹上釣,但對不起,微塑膠對貝類、甲殼類生物皆無孔不入,有金鐘罩也沒用。這味「避風塘炒蟹」,有疑點。河邊老街坊反擊︰經濟差,有免費河鮮,感恩吧,眼不見為乾淨!吃了膠總會排出來呀!

民間有智慧,但排出體外頂多8、9成,剩下的日積月累,請自求多福。另外,微塑膠愛「連群結黨」,吸附環境污染物,像致癌物質苯並芘(Benzopyrene)進入人體,「協同效應」下,可能放毒或激生癌症,防不勝防。

微塑膠已出現在蔬菜、生果、樽裝水。看來城門河的魚要吃得安心,先減塑生活吧。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志樺 港台環保與健康節目《環保身開始》,逢周六晚9時30分於港台電視31播出。
欄名: 環保身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