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歐洲伽利略#先合作後翻臉#北斗進退兩難

發佈時間: 2020/10/12

歐洲伽利略#先合作後翻臉#北斗進退兩難

20年前北斗提交頻率申請時,國際電信聯盟有附帶條件,就是北斗必須在7年內完成衛星發射,以及開通頻率。但2個月後,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卻突然提交和北斗系統高度重合的頻率申請。根據先用先得的原則,北斗不但要在7年內完成發射,還要趕在伽利略之前,否則意味着失去頻率。

北斗系統全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共分3期,稱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

當時北斗研發人員快馬加鞭,立刻籌備北斗一號,於同年10月和12月,先後發射兩粒試驗衛星。北斗一號的成功,讓中國在缺乏技術的情況下,成為了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當年歐洲伽利略系統,不管技術和設備都在北斗之上,讓北斗研發人員感到憂心忡忡時,歐洲人突然主動提出和北斗系統共同研發,共享頻率。原來當時歐洲遇上財務危機,急需資金,而北斗系統也希望趁機吸收伽利略的先進技術,於是一拍即合。

一個月後,中歐達成合作計劃,中國出資2.3億歐元,換得伽利略20%股份和100%的使用權。但不到一年歐洲人忽然翻臉,單方面終止合作,甚至提出了決議不便公開、資料不讓瀏覽、技術不便告知的三不原則,把中國人拒諸門外。

這一下中國人明白了,出錢出力也不是一切,而且還可能中了歐洲人設的一個圈套,刻意拖延北斗自行發展。

怎麼辦?(之二)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