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歐洲人不賣原子鐘#北斗人給逼出個未來

發佈時間: 2020/10/14

歐洲人不賣原子鐘#北斗人給逼出個未來

當時北斗研發人員仍未掌握衛星導航系統技術時,歐洲伽利略系統竟然主動提出合作,共享頻率,他們當然十分高興,怎知出了2.3億歐元,合作計劃卻拖了一年仍未展開,最後歐洲人單方面終止合作。

一切還原基本步。

一年後,伽利略還搶先發射新衛星,當北斗人認為頻率之爭已經失敗時,又意外地發現伽利略只是將衛星送上軌道,卻因缺錢而仍沒有開通頻率。

北斗研發人員重燃希望,只要在接下來的2年內發射一顆衛星並開通頻率,就是一場翻身仗。但準備作最後衝刺時,歐洲人拒絕將原子鐘賣給中國。這對北斗系統更是致命的打擊!

原子鐘是衛星中最核心的部件,用來測量時間的時鐘,直接決定着衛星的精準度,因而被稱作衛星的心臟。沒有原子鐘,衛星就只是一個在太空中漂浮的垃圾,而中國一直都沒能掌握這項技術。此時距離頻率的7年大限就只剩下不到2年,整個北斗項目卻停擺了。

或許這是中國人的因子,就是不讓你看不起!

楊長風,北斗總設計師,他不眠不休地思考着如何突破這項最核心的技術;他組建了中科院、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3隊人,多管齊下。為了趕進度爭取時間,大家邊學邊研,經過多次失敗,終於在一年多後突破了原子鐘技術,而且技術標準也遠超歐洲(如今北斗系統原子鐘的精準度,已經達到300萬年差1秒)。

2004年4月上旬,在頻率失效前十幾天,北斗二號衛星被運到西昌發射場,靜候發射一刻。然而又在距離發射還有3天時,衛星內部一個關鍵部件突然損壞,又將北斗逼到絕境。

技術人員發現衛星內的應答機出現故障,應答機是連接天上地下關鍵部件,如果損壞,那麼地面將很有可能接收不到訊號,導致無法佔有頻率,這個消息猶如判了北斗死刑。

對,只剩下3天。(周五續)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