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我們的國家需要這個冠軍!」

發佈時間: 2020/10/19

「我們的國家需要這個冠軍!」

深圳上星期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結深圳經驗時說,證明興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正確的。40年前,中國剛結束文革,百廢待興。

「我們的國家需要這個冠軍!」在電影《奪冠》中,飾演80年代女排主教練袁偉民的演員吳剛說。

袁偉民外冷內熱,大年初一也不讓球員吃飯,不斷的練習。原來他也是有心人,早已安排了女排運動員的家人來到訓練基地,在飯堂包着餃子等着女兒們。之後和運動員聊天,說以前他代表中國男排去外國比賽時所見到的景象。在酒店房間,有冰箱、有空調,甚麼都有,他感覺自己國家太落後了。

打開了國門,很多國人看到別的地方,即使香港和台灣也比國內先進很多,經濟社會民生出現巨大差距,他們心內的落差大。當時整個國家好像需要一種新的精神力量。

1981年,中國女排是在日本大阪,打敗衞冕的東洋魔女日本女排,贏得第三屆女子排球世界杯。最重要的除了這次贏了第一個三大球(足球、籃球和排球)世界冠軍外,還是7戰全勝,更打敗日本隊,而且最後一局是在落後的情況下反勝。

那一天北京街頭到處都是人群,他們拿着國旗,熱烈慶祝;北大和清華大學的學生,高喊「奮勇拼搏,振興中華」。

第二天《人民日報》頭版,以中國女排奪冠為標題,形容她們「刻苦鍛練、頑強戰鬥、七戰七捷、為國爭光」。中國女排12個球員,成為民族英雄。《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更以「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寫出:「用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

當時中國剛結束文革,百廢待興;推行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需要一顆奮發向上的雄心,中國需要一股凝聚全國的力量。中國女排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之後再贏得4個世界冠軍,實現歷史上的5連冠;女排精神,自此成為國人奮發向上的象徵。

曾多次在現場看比賽,就是那永不放棄、拼到最後的觸動,那扣人心弦感染人心的情緒,對提升整個民族的自信和榮譽,確實是有其歷史意義。

中國女排,可說是那個時代的記憶,亦是中國人的驕傲。她為中國改革開放注入動力,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