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瀚(STEM Sir)
鄧文瀚(STEM Sir)

從樽蓋創建新思維

發佈時間: 2020/10/30

從樽蓋創建新思維

大家飲樽裝飲品,扭開樽蓋時有沒有留意樽蓋為何會有坑紋呢?

樽蓋上的坑紋是為了在扭開樽蓋時增加樽蓋與手的摩擦力,使它變得更容易扭開。假如樽蓋上沒有坑紋,就會缺乏摩擦力而變得很滑,扭動樽蓋時會較難抓緊,使樽蓋因跣手而難開。

大家又有沒有發現,有些樽蓋內側或樽口螺旋紋上都出現垂直坑槽?

那是因為有些果汁或汽水會慢慢釋放氣體,引致樽內氣壓增加,加入垂直坑槽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扭開樽蓋時,讓樽內釋放的氣體透過垂直坑槽排出,避免因樽內氣壓太大而把樽蓋彈飛。

小小的樽蓋還有很多用途,如果把膠樽的瓶口剪下,然後把保存物品的包裝或膠袋穿過膠瓶口,再蓋上膠樽蓋就能夠造出密封包裝的效果。

又如果把同一高度的膠樽蓋用萬能膠黏起,就能造出杯墊或隔熱墊,而多個膠樽蓋聚集,能把重物的重量平均分布來支撑重物。由此可見樽蓋能一物多用。

近日更有玩具公司運用了超架構組織力,把20多年前的彈珠人玩具的設計,加入打康樂棋的玩法,利用發射樽蓋代替彈珠和木棋,創出能彈射樽蓋的機械射擊玩具。

而膠樽蓋上的坑紋更成為彈射樽蓋時產生動力的關鍵,它配合彈簧推射桿,使用時就恍似打康樂棋時用木製球桿打棋子一樣,透過推射桿撞擊樽蓋,力度大於坑紋之間的摩擦力,就能把樽蓋發射,樽蓋撞擊到目標物就可得分。這當中還涉及能量轉換,可讓小朋友在玩的時候進行探究。

沒想到在一個小小的樽蓋竟然藏有不少STEM知識,只要大家多思考及發揮想像力,就能發掘出更多的用途。

(本欄逢周五見報)

撰文: 鄧文瀚(STEM Sir) 香港教育大學及浸會大學客席講師、iSTEM Ed Association主席
欄名: 講生活‧講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