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紹榮
謝紹榮

iBond追揸沽?

發佈時間: 2020/11/18

iBond追揸沽?

昨日政府債劵二三一一(4239,簡稱iBond)首日掛牌,收市報102.75元,即未計交易費用,每手帳面賺275元。今次iBond一如以往採用循環派發機制,據悉認購3萬元或以上的市民可穩獲分配3手。

一直以來,筆者都鼓勵擁有閒置資金的港人認購iBond,皆因iBond可算是鮮有接近穩賺不賠的投資產品,既可長期持有收息,又可即時沽售獲利,確實是攻守兼備。屈指一算,本欄在過去兩個多月以來,已合共3次撰文提醒讀者們考慮認購iBond。

降低整體投資組合風險

如今iBond掛牌,筆者相信應有不少市民正在懊惱應否沽售iBond套現。毋庸置疑,如果純粹以產品風險及回報特性考慮,對於那些長期持有閒置資金的港人而言,持有iBond至期滿,當然較持有等值港元現鈔划算。

不過世事無絕對,對於那些只持有一、兩手iBond和沒有投資港股習慣的大眾來說,如把持有iBond的成本,如存倉費用,也一併算進時,便會發現「即沽賺價」較「長揸收息」吸引。相反,假如閣下一向有投資股票習慣的話,則大可考慮長期持有iBond,一來可增加定期現金流收益,二來亦可藉持有債劵資產來降低整體投資組合風險。

最後,眾所周知iBond回報與通脹掛鈎,所以是絕佳的對沖生活成本投資工具。可惜,一般市民獲分配的iBond數量不多,因此有興趣對沖通脹風險者,大可考慮在市場增購iBond。況且,iBond預設最低2%年回報率,故縱使最終通脹不似預期,物價不升反跌,投資者仍可穩賺2%債息,封掉「蝕本門」。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謝紹榮 跨國保險集團前亞洲區投資管理總監 本專欄推廣個人財務教育
欄名: 錢以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