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環保改吃植物肉

發佈時間: 2020/11/20

為環保改吃植物肉

近日香港多家連鎖快餐店相繼引入「新豬肉」、純素炸雞等選擇,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說植物肉味道不像真肉,而且市面上植物肉價格比一般肉類稍貴,引來中產消費的質疑。

其實植物肉的源起,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更環保的替代選擇。

全球糧食生產佔了溫室氣體排放的四分一,當中6成是肉類生產。大型畜牧和種植飼料,都要大規模伐林開發土地,而全球農業用地中,有三分二用於畜牧。

由生產、處理、運輸到銷售過程,肉食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都遠比植物類食品高。而在眾多肉類中,牛肉的碳足迹最高,其次是羊肉。有分析指,若以每克蛋白質營養為單位計算,牛肉生產涉及的用地與碳排放,均比種豆高達20倍。

但令人擔憂的是,世界各地對肉食的需求仍在不斷上升。國際組織估算,單是牛肉和羊肉,全球的消費需求在2010年至2050年間會增長近9成。香港大學的研究更發現,香港是全世界人均肉類消費量最高的地區之一,特別是豬肉和牛肉,平均每日攝取量比英國人多4倍。

而且最近聯合國專家警告,若大規模伐林開地畜牧趨勢持續,野生物種的棲息地日受威脅,將增加各類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爆發風險,惡果終將衝擊人命安全與全球經濟,如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便是重大教訓。

那麼,是否意味消費者要一律改食素,才是應對環境與公共衞生考量的解決之道呢?也不一定。第一,我們可以每日、每餐減少吃肉,從而紓緩開發土地的壓力;第二,即使礙於營養需要或飲食習慣所限,我們也可以多選雞肉,減少紅肉消費量,踏出「低碳」飲食一步。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周澄 香港電台第一台《十萬八千里》,逢周六上午11時播出。新聞裏,有知識,60分鐘走遍世界。
欄名: 《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