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全方位對抗癌症侵襲

發佈時間: 2020/12/16

全方位對抗癌症侵襲

姊妹們,上日提到,醫管局癌症資料中心早前公布了2018年的最新癌症數字,今次數字與女性的關係很密切,因為數據顯示,男女患癌的比例已經收窄至男性僅多女性52宗,較10年前相差1,600宗大幅逆轉。醫管局更估計,一年後的數字(2019年)或會出現歷史性逆轉,即是這一刻來說,我們女性患癌的數字或已經高於男性。

女性患癌數字上升,是與女性人口多於男性、女性人口年齡多已踏入中壯年,且女性獨有癌症多於中壯年發病有密切關係。當然,癌症整體發病率增加,也與我們的飲食、生活習慣和缺少運動有關。

姊妹們,如果大家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又接種可以預防子宮頸癌的疫苗,整體上可望減少大約一半患癌風險,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仍有一半機會患癌,這似乎是無可避免的。

保額以兩年人工為指標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透過適切的理財規劃,去協助我們面對患癌的風險。我經常有留意保險公司的危疾賠償報告,發現單單是癌症,已經佔整體賠償額的7至8成,簡直是一面倒。

如果再加上心臟病和中風,這三大都市殺手基本上已佔每年保險公司危疾賠償額的9成,其餘1成才是危疾覆蓋的其餘幾十種重病。但問題是,當中大部分索償額都只是2萬至3萬美元,最多也不過10萬美元。這可能是一些十多年前買下的危疾保單,當時港人對於重病的意識仍未強烈,覺得不需要太大額的危疾保障。但今時今日,如果患上重病,開支肯定超過2萬至3萬美元的賠償額。

我在本欄提過,去年我有一位朋友患上淋巴癌,淋巴癌不需要造手術,只需要做化療和電療。短短半年的療程,再加上首次的住院開支,埋單計數,也要花大約92萬元。除了92萬元的實際醫療開支外,還未計因病而衍生出來的「減少收入和增加額外支出」!由此可見,如果只得區區2萬至3萬美元的保障額,實在無濟於事。

從理財策劃的角度,今時今日買危疾保險,我認為,保額最好能以兩年人工為一個參考指標。試想想,如果萬一患上重病,我相信,最普遍的情況就是停工半年或以上,初期公司還可能會繼續發放人工,但幾個月後,最仁慈的公司也只可以停薪留職吧!

另外,我從保險公司的賠償報告中又發現另一個現象,就是索償者的年齡,有不少都是50歲或以下,50歲前後原來是最普遍的索償年齡(即患病年齡)。

正如我一直指出的現象,近年重病年輕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但醫療技術卻一日千里,能夠及早發現癌細胞,現在基本上是有很高的治癒機會。

但接着而來的是,一位40至50歲的中年人,治癒了一個癌症之後,最擔心的當然是復發,又或者再患上另一個器官的癌症。

宜選多次癌症保障計劃

因此,近年危疾保險有幾個趨勢,一是推出了可以多次索償的危疾保險,讓投保者在購買第一份危疾保險時,已經鎖定多次索償的機會,因為過去患過重病之後,短期內都很難有機會買到或再買另一份危疾保險。而當中最主要是癌症可以有額外2至3次的索償。

另一趨勢是可以保障早期危疾的危疾保險,讓受保人在患病初期便獲得部分賠償,以便及早控制病情,防止演變成正式的重病。

另外,保險公司在幾年前開始,也推出專為癌症而設的醫療保險(實報實銷式賠償),保障範圍比一般的住院醫療保險闊,例如保中醫和針灸的治療費用等等,但保費則較一般住院醫療保險便宜得多(因為只保癌症)!

再者,這也是多次賠償的,很多都是3次的,每次的總賠償額可以高達100萬元或以上。這類保險也很受市場歡迎,反映投保人最擔心患上的危疾就是癌症。

姊妹們,現在是時候檢討妳的危疾或癌症保障是否足夠了。如果仍未夠,我建議大家考慮一些多次賠償的危疾計劃,尤其是多次癌症保障的危疾計劃。如果預算有限,一些以實報實銷方式賠償、專門針對癌症的醫療保險計劃,也是可以考慮的。總之,我們要全方位抗擊癌症對我們的侵襲!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