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王弼

加工食品少吃為妙

發佈時間: 2021/01/05

加工食品少吃為妙

世界許多權威機構都以仁義道德去感召群眾,甚麼扶貧、種族平等、性別權益,希望群眾慷慨解囊,捐錢給他們打造大同世界,但受助的一群往往都是權威機構政策下的受害者。

拿發達國家對第三世界的經濟援助為例,根本是公開的秘密,不過知道的民眾仍是少之又少。所謂對第三世界的經濟援助,並非真金白銀的把鈔票給窮國,實際的操作是把某金額的貨物運到受助國家。貨物跟誰買的?當然是跟捐贈國政府有良好關係的企業,民眾的善心就是如此被利用,稅金兜個圈進了裙帶企業的口袋。窮國人民又是否得到幫助?不要說窮國官員會中飽私囊,就算援助真的如數到達窮人手上,長期依賴反而破壞他們的本土工業,非洲肯尼亞的紡織業,就被經援下不斷輸入的紡織品摧毀。

至於善心被利用了的西方國家人民,所損失的也不只是金錢這般簡單。裙帶企業跟政府的關係千絲萬縷,要賺取的又何止對外的經濟援助?國內許多平權運動最後都是一盤生意。例如對單親家庭的援助,聽起來有助他們脫貧,但其實鼓勵更多單親家庭出現。現今社會,兩夫婦一起教育兒女已不易,未成年未婚產子的婦女帶着幾個孩子,僅拿着政府的救濟,要教育下一代成才,結束跨代貧窮,談何容易?母親連煮一餐正經飯的能力可能也沒有。結果只能靠着微薄的政府救濟,餐餐吃薄餅或其他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加入許多糖漿,導致癡肥,亦不利腦部發育。若有機會走進西方的貧民區,觀察當地居民的家庭組合和身形,不難發現許多人成為了龐大加工食品業下的犧牲品而不自知。

說到這裏,要奉勸各位讀者,無論多忙,加工食品還是少吃為妙,特別是發育中的下一代,要給他們多吃新鮮食品呀!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王弼 曾任基金首席經濟師、智庫行政總監、生物工程師等。不認為當社會上的1%有甚麼問題,鼓勵讀者以晉身1%為榮。
欄名: 一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