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不止教人捕魚,還要教人做漁具

發佈時間: 2021/01/18

不止教人捕魚,還要教人做漁具

當年熊貓之父潘文石走到廣西崇左保護白頭葉猴時,第一件事是替村民做家居沼氣池,給他們生火煲水煮食保暖。許多人不明白,以為他是討好村民,其實這是大智慧。

他跟我說廣西崇左屬喀斯特地貌,有不少溶岩洞穴,適合猴子生活。但村民要生火煮食保暖等,砍伐樹木是最便捷的方法,卻令白頭葉猴少了生存空間,尋找食物時易入民居,既危險亦易被人捕殺。

潘文石幫每戶村民以最簡單方法建小型沼氣池,因為農民以牛隻耕田,他教導農民把牛糞拾回,放進家中的沼氣池便可產生沼氣作燃料。這樣農民便不會上山砍伐樹木,既可保護白頭葉猴,農民又可以有能源,執拾動物糞便亦令環境變得乾淨。

西方國家發展了,許多國家仍然貧困不堪;城市發展了,鄉村仍然落後。如何幫助貧窮國家發展,助鄉村人脫貧,拉近城鄉差別?許多時就是提供援助的人,都是富裕、有教養的西方人、城市人,他們知道怎麼照他們自己的方式辦事,但他們知道怎樣去幫助全世界幾百萬條村莊,十億計貧窮、無知的鄉下人自立嗎?城市人知道怎樣在大城市中做大事,但是否知道如何在鄉下做一千件小事嗎?

不錯,他們懂得籌款,知道怎樣拿着慈善捐款或錢去做事,卻不明白真實世界並非捐錢那麼簡單。提供最佳的援助是知識上的援助,而且是可派上用場的知識。

許多人都懂得說給一個人一條魚,不如教他怎樣捕魚,他會受用終身,但這句話其實還有更高層次。教他捕魚,還要提供他們捕魚的工具,得花大筆金錢。我們除了教他捕魚的技巧,還要教他怎樣製作捕魚工具,這不但幫助他自給自足,還能教他自力更生,不再仰人鼻息。潘文石幫村民建沼氣池,正是一例。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