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疫境下的港股大時代

發佈時間: 2021/01/22

疫境下的港股大時代

姊妹們,過去幾日的港股走勢,是否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對了,2015年的時候,港股就出現過類似的「大時代」。

「大時代」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成交額大增。由本周二起,港股連續幾日的交投都超過3,000億元,打破2015年「大時代」的紀錄。2015年的「大時代」,最高成交額是4月9日的2,915億元,當時恒生指數收市報26944點。

差不多6年之後,港股的成交才打破當年的紀錄,而指數則升了11%(恒生指數昨日收報29927點)。

一些近年才投身股場的投資初哥,連6年前的「大時代」也未經歷過,對於今次的股市狂潮,自然感到很刺激,但也覺得不太實在,因為今次的「大時代」,是在「疫境」之下誕生的。我的姊妹Michelle就是其中之一。

環球資金充裕 股市受惠

「真有點奇怪,難道大家不是『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而是『在家炒股』(Invest From Home)?為甚麼疫情那麼嚴峻,股市卻如此暢旺?」Michelle帶點疑惑地問我。

「簡而言之,就是市場資金充裕,為了應對疫情,各國央行都採取極寬鬆的貨幣政策(減息至接近零),有些更索性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是透過印鈔去吸納市場的債券,把資金直接注入銀行體系。市場的資金自然會投向不同資產,金融資產必然最受惠,因為金融資產比較靈活,買賣又方便,當中股票是最受歡迎的一種金融資產。」

「嗯,明白,但我在報紙上不斷聽到,推動今次港股上升,以及交投創新高,是靠所謂的『北水』,這是甚麼來的?」

「如果妳這樣問,就要從2014年的滬港通說起了。」

「滬港通?好像聽過?即是香港人可以買內地股票,而內地人也可以買香港股票的一個機制?」

「啊,妳的投資知識也算豐富呢!對的,但除了滬港通之外,還有後來的深港通。整個概念就是打開一度門,讓兩地資金可以自由流動,無論是北上買股(買深圳和上海上市的A股),或南下買股也可以。初期設有每日額度和總額度,後來取消了總額度,只設每日額度。由2018年5月起,南下買股的每日額度各自有420億元人民幣。妳近期經常聽到的『北水』,就是指透過滬港通和深港通之下的『港股通』機制來港買股的資金。」

2015年大時代 快上快落

「每日420億元人民幣?嗯,聽妳這樣說,其實『北水』的機制已經在2014年成立了,但為甚麼到2015年才出現第一次『大時代』?更甚的是,到了今年才出現第二次『大時代』?當然,更重要的是,這會否是一次短暫的『大時代』?」Michelle的問題很有深度。

「妳的問題問得很好,但我未必能給妳一個很好的答案,因為投資市場受很多因素影響。我記得,滬港通於2014年11月中開通之後,反應確實不似預期,等到半年後,即2015年的復活節前後(4月份時),才因為中國證監會宣布,一些公募基金也可以透過滬港通來港買股,才為滬港通打開一個缺口,因為這類公募基金的規模,估計達到1.4萬億元人民幣。」

「就是這麼的一個消息,觸發了2015年的『大時代』?」

「是呀,但那次的『大時代』歷時很短,恒生指數在4月份急升之後(最高升至28588點),很快就回落,因為內地的炒股氣氛很熾熱,監管機構推出很多措施去遏止,在資金忽然抽走的情況下,股市急挫至9月份時的20368點,即是短短5個月,港股急挫逾3成。到了2016年初,更因為內地短暫實施了『熔斷』機制,即限制股價的升跌幅,再觸發新一輪跌浪,恒生指數跌至18000點左右才見底。」

「噢,聽妳這樣說,『大時代』似乎並不是好事呢,可能是大跌市的前奏?那麼,今次的『大時代』又會如何?」Michelle再向我追問。(待續)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