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預測未來從來都吸睛

發佈時間: 2021/02/05

預測未來從來都吸睛

把舊文章電子化時,讀到這篇寫於2002年1月的文章,引述2000年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發表一份《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 Experts》報告,20年後回看竟出奇準確。

報告預測到2015年全球趨勢,其中提及恐怖主義頗具前瞻性︰一、中東地區的生活水準嚴重惡化,導致暴力衝突和政治動亂;二、以反西方和獲得高科技武器為宗旨的國際恐怖主義聯盟突起;三、如愛滋病般嚴重的傳染病全球肆虐;四、快速變化的天氣形態,使人類健康和經濟承受莫大傷害;五、反全球化運動壯大,對西方政府和企業利益構成威脅;六、出現以制衡美國西方勢力為目標的地緣戰略聯盟(可能由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組成);七、美國與歐洲之間的聯盟瓦解;八、一個力量足以削弱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乃至危及美國全球經濟領導力的反擊組織出現。

這報告面世時,反全球化組織仍未在西雅圖搞事,更不要說911恐怖襲擊、2008年金融海嘯、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和新冠病毒疫症大流行了。

預測未來從來都有市場,即如每到新年運程書必熱賣一樣。未來學者J.D. Bernal《The World, the Flesh and the Devil》一書說︰「未來有兩種,慾望的未來和命運的未來,但人的理性始終學不會如何分別。」

我們主觀地希望未來是怎樣,往往跟現實世界的未來背道而馳。理論上,未來只有一個,為何會有兩個呢?不用說也是我們自己不客觀、不夠冷靜。不客觀,自然以主觀願望去想像未來,於是忽視現實,容易有wishful thinking;相反,不冷靜便容易被四周發生的事影響自己的判斷,從而錯估未來。

不客觀和不冷靜跟《2001︰太空漫遊》作者Arthur C. Clarke說的「預測未來發展失敗的人分兩種︰無可救藥的樂觀和過度悲觀」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客觀造成「無可救藥的樂觀」,不冷靜容易「過度悲觀」。

話說回來,未來將會怎樣?在此中美衝突、加劇國際關係脫序、經濟發展衰退、生態環境失衡和地緣政治緊張下,我們的未來是甚麼?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