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儀
方健儀

憎死你憎死你

發佈時間: 2021/02/08

憎死你憎死你

偶然看到唱作人林家謙的一個訪問,他說從前在YouTube一出新歌,某些網友總會負評,例如批評他調音調得難聽、不要再唱歌吧啦云云。但訪問前幾日,「熟客」再度留言,竟然一改口風說︰「好好聽,好期待你2021年的作品。」他形容感覺「老懷安慰」,討厭你的人終被自己的音樂感動。

林家謙的喜悅我感同身受,因為我有類似成功改變Haters(我姑且直譯做「憎恨者」)的經驗,滿足感難以言喻。不過,很多朋友都說我傻瓜,他們認為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不論網絡上或現實世界中,都充斥太多Haters,鍵盤戰士批評人沒有成本,根本可以不理亦不用上心。就如我前日為香港青年協會培訓網絡片段主持Vloggers,問年輕人會否回應Haters時,只有一人舉手稱會,其他同學都表示不會。

誠言,回應Haters有風險,處理不好或會火上加油,引致「關公災難」。而且網絡資訊大爆炸,每日發生的事情太多,當事人佛系地忍三日,之後便無人記得你。可是,我自命是一名「煩膠」,而且社交平台的特性是互動,不論是Haters或Lovers,我都盡可能回答,做到互相交流,大前提是禮貌兼不挑釁,這是一個學習過程。試想想,如果我只單向發相發片,網友留言我一概不回,對方不如看傳統電視罷了!最重要的是,面對負面抨擊,我們要爭取話語權,鋪陳真相,不致令誤會加深。試過有網友嚴厲地批評我,我簡單回應及感謝對方後,他態度竟180度轉變,說想不到我會親自回覆。將心比己,大家在社交平台的期望很簡單,就是現代人大多忘記了的︰「溝通」。

我們不是活在一人之境,不能讓全世界都喜歡自己。像林家謙努力地用作品改變他人的想法,原來都可以盡興。如果溝通過,對方還沒多高興,我也過得心安,因為我有努力過,至少自己能做證。(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方健儀 傳媒工作者,包括電視電台節目主持、司儀、大學兼任講師、傳媒顧問等。
欄名: 破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