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導我們要放下各種執着才能離苦得樂,最大的執着是「我」,一個強烈的「我執」會產生愛、憎、貪等等,帶來現世和未來的惡因惡業。
最近多謝一位朋友分享一位藏傳佛教導師的教導,談到要得到內心富足,便要學習淡化執着,因為無論對任何事物、感情、財富等等,太執着必然會帶來痛苦,我們可以嘗試透過深觀無常、培養善念、知足少慾去淡化執着,最終目標是放下。
現代科學進步,大大增加了我們感觀上的真實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感覺很強,令我們更執着於一個現世的「我」,為我追求擁有更多,也更加怕死怕病,容易忽略了精神上、靈性上和宗教上的層次問題。
宗教也難免不世俗化,很多人開始時都是希望從宗教裏找到解決世間煩惱的方法,所以現在很多注重管理情緒的修行、覺醒、正念、靜坐之類,較少注重各宗教尋根、來生問題和靈性升華的探索。神職人員和僧侶或多或少都要做些心理輔導的工作。
中醫讀物有提出正確的觀念,可能比昂貴的藥物或有風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病者防範和消除疾病。
正確的觀念會帶來正確的決定和行為,可以預防許多疾病和避免藥石亂投。健康的根本在心,心淨會帶來身淨,生病時不要有太多怨恨、憤怒、不甘、過分擔心或自暴自棄,保持心理安定,血氣自然會較暢順,病情就會消失或退減。如果病情屬於先天或遺傳性的,能淡化對我和這個身體的執着。
聖嚴法師在沙士時曾經這樣說過︰「把疫情交給專業的醫衞設施,把生命中的難關付託給各人的宗教信仰。」身體本來就有自我修復能力,健康的心態在養生和治療中都有直接的正面作用。
完稿前剛看到電視在播放一集社會時事專輯,訪問了幾位在疫情下失去工作的人,他們的年齡、性別、知識和職位都不同,但他們在失業期間都保持着正面的人生態度,尋找不同的義工崗位,一方面保持自己的工作狀態,不倦怠;一方面回饋社會和不虛度時間。
他們在佛教徒眼中都是菩薩,因為他們的行迹就是如何面對世間疾苦修行的開示,利己利他,在逆境中保持健康積極的精神狀態。(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基兆業首席財務總監,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
-
193敢言反擊爆紅| 曾志偉生日避談風波與老友慶祝 無綫FB出漫畫自抽嘲高層身高 |
|
-
解構心機女│何廣沛爆某人硬著細碼衫胳肋底損晒 賴慰玲整蠱張頴康收粗口回覆 |
|
-
英國王室|傳英女王顧及哈里安德魯面子 下令成員禁穿軍服赴菲臘親王葬禮 |
|
-
粉絲等到頸都長│陳展鵬事隔3年終於有劇集上 傳《逆天奇案》接棒5月啟播 |
|
-
家居DIY|改建兒童房報價逾10萬太貴 爸媽DIY砌木架$6400完工 |
|
-
新冠肺炎|蘋果研究Apple Watch 能否檢測新冠肺炎 |
|
-
-
-
-
-
又到回南天!點樣唔俾潮濕及霉菌入屋? 要靠『抽濕、乾衣、空氣淨化』全面抵抗 |
|
-
「職業治療個人化 提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自理能力」 |
|
-
-
養生先求淡化執着,再求放下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 D210305
養生先求淡化執着,再求放下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佛陀教導我們要放下各種執着才能離苦得樂,最大的執着是「我」,一個強烈的「我執」會產生愛、憎、貪等等,帶來現世和未來的惡因惡業。 最近多謝一位朋友分享一位藏傳佛教導師的教導,談到要得到內心富足,便要學習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column%2Farticle%2F2892882%2F%E9%A4%8A%E7%94%9F%E5%85%88%E6%B1%82%E6%B7%A1%E5%8C%96%E5%9F%B7%E7%9D%80%EF%BC%8C%E5%86%8D%E6%B1%82%E6%94%BE%E4%B8%8B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2892882/養生先求淡化執着,再求放下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890000/2892882/20210305JFN002__20210305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890000/2892882/
港聞
新聞
007
2892882
503
503001004
港聞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6dcb45ec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28e88d37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39606c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