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一席盛宴吃懂張愛玲

發佈時間: 2021/03/19

一席盛宴吃懂張愛玲

「我中學畢業,但睇極都唔明。」坐在前排的觀眾散場前高聲說;坐在我身邊的同學輕聲說︰「我讀到大專,也看不明白。」

那是80年代中,看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傾城之戀》午夜場。這是文藝片,根本不是看午夜場那批觀眾;加上電影導演許鞍華忠於原著,開場幾分鐘的鏡頭在白流蘇上海家的裝修擺設上游走,配上精緻細膩的原文,莫講午夜場觀眾,即使一般觀眾也未必吃得消。不過,當年有800萬票房,尚算不俗。

張愛玲在香港居住過,在港大讀過書,不少文章也和香港有關。例如《天才夢》一文中,她眼裏生命的歡悅就是︰「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巔的綠葉。」

她愛吃,在《談吃與畫餅充饑》中說︰「中國人好吃,我覺得是值得驕傲的,因為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她對吃亦非常講究,作品中提及美饌佳餚的篇幅不少。時而興之所至,輕描淡寫;時而煞有介事,濃墨重筆。

今年是這位文壇傳奇101歲誕辰,為了紀念她,帝京酒店帝京軒推出「愛玲宴」。難得的是,區域中式廚藝總監江肇祺師傅讀遍了張愛玲作品,設計出一張以張愛玲一生和其作品做主軸的9道菜餐單。

對那些不斷創新的餐廳,十分欣賞。上世紀末鏞記《射雕英雄宴》中「二十四橋明月夜」,到幾年前鴻星《三國宴》的「火燒連環船」,由菜式設計到擺設布局仍歷歷在目。現在帝京軒的《愛玲宴》更叫人驚喜不絕。

其中蘿蔔燉鴨舌出自《第一爐香》,鴨舌小蘿蔔湯是張愛玲童年於天津時品嘗的菜式,「咬住鴨舌頭根上的一隻小扁骨頭,往外一抽抽出來,像拔鞋拔……湯裏的鴨舌頭淡白色,非常清腴嫩滑。」江師傅以作品中對鴨舌小蘿蔔湯的描述加以巧思而成,我試吃時也學着先咬住鴨舌頭根上的一隻小扁骨頭,往外一抽就抽出來,果然軟滑濡綿,師傅真厲害。

酒店公關大姐Biamka曾在出版界工作,文學根底深厚,和江師傅雙劍合璧,以張愛玲作品中的情節描述,加以情感及想像而創作出「愛玲宴」,讓張迷可以細味當中的創意和細膩,感受傳奇菜式誘發的文學餘韻。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