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面部或身上常會長出不同大細的痣,但原來看似尋常的痣,實際暗藏危機。有皮膚科專科醫生表示,一旦痣出現邊緣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直徑長逾6毫米、顏色變灰或紅等現象,恐為皮膚癌「黑色素瘤」徵兆,建議市民定期檢查,如有以上變化,便須及早求診。
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表示,人的身體在任何一處都可以有痣,而長痣主要與先天遺傳有關;另皮膚較白、多曬太陽者,也有機會使痣增生。在醫學角度而言,痣與癦一樣同屬「黑色素痣」,即黑色素細胞在皮膚內增生,一般不論黑色、啡色,只要顏色均勻、四周邊界規則,便多屬良性。其中,長毛的痣主要是「真皮痣」,顏色近似膚色,多屬正常。
黑色素瘤擴散快
但胡惠福表示,一旦痣出現變化,便要提高警惕,因恐是皮膚癌「黑色素瘤」先兆。他解釋,有關癌細胞增生速度快,通常在早期便會擴散至局部的淋巴結,甚至遠端器官如肺、大腦等,因此若發現面部、腿部、軀幹、甚或足底、手掌、甲床等出現新斑點,或原有的痣變大、變形甚至變色,且1個月後可疑變化仍未消除,便絕不可掉以輕心,要及早求醫,因為以上均為黑色素瘤皮膚癌常見的癌變位置。
胡續說,醫生會利用皮膚鏡檢測黑痣有否惡性腫瘤特徵,如發現有相關特徵,便會用手術切除黑痣作進一步分析。如屬良性,一般不用理會,但若患者因外觀問題而想脫痣,醫生會視乎黑痣大小、位置及患者偏好,決定採用激光或手術切除黑痣。
宜做好防曬措施
此外,受西方及郊遊文化影響,香港人多愛曬太陽,享受日光浴。胡惠福警告,兩類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出現癌變的皮膚常暴露於陽光下,如面、頸、前臂、小腿等。其中,鱗狀細胞癌侵略性高,會破壞原位組織,更可經由淋巴管道擴散至局部的淋巴結。胡指,雖然皮膚癌較其他癌症易察覺,但早期皮膚癌沒有痛楚病徵,或有機會延誤病情。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他建議市民平日要做好防曬措施,預防黑痣形成,例如進行戶外活動前要塗SPF30或以上的防曬霜,並每隔2小時補塗;另也可拍攝全身皮膚癦痣,定期與照片對照作自我定期檢查。
記者︰李嘉慧
美術:陳超雄
▲進行戶外活動前宜塗SPF30或以上的防曬霜,並每隔2小時補塗,減低患皮膚癌風險。
▲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
-
-
-
-
海洋公園招聘120空缺 月薪最高$1.7萬 15至24歲青年 中三學歷都得 |
|
-
-
經「回港易」返港 如心房務員確診 添4源頭不明個案 荃灣恐有傳播鏈 |
|
-
-
-
-
-
又到回南天!點樣唔俾潮濕及霉菌入屋? 要靠『抽濕、乾衣、空氣淨化』全面抵抗 |
|
-
「職業治療個人化 提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自理能力」 |
|
-
-
痣變形變色 恐患皮膚癌 - 晴報 - 港聞 - Healthy Life - D210325
痣變形變色 恐患皮膚癌 - 晴報 - 港聞 - Healthy Life
人的面部或身上常會長出不同大細的痣,但原來看似尋常的痣,實際暗藏危機。有皮膚科專科醫生表示,一旦痣出現邊緣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直徑長逾6毫米、顏色變灰或紅等現象,恐為皮膚癌「黑色素瘤」徵兆,建議市民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column%2Farticle%2F2915713%2F%E7%97%A3%E8%AE%8A%E5%BD%A2%E8%AE%8A%E8%89%B2%20%E6%81%90%E6%82%A3%E7%9A%AE%E8%86%9A%E7%99%8C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2915713/痣變形變色 恐患皮膚癌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915000/2915713/011_01_a_20210325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915000/2915713/
港聞
503001013
007
2915713
503
503001
港聞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01b0b95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6c93ac35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2923c559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da14d87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52ea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