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假期讀書看歷史

發佈時間: 2021/04/07

假期讀書看歷史

長假期沒地方去,看書。有地理學家以舊地圖論證,明朝三保太監鄭和比哥倫布早發現新大陸,西方人當然不同意,中國人也不在意誰先誰後。

早在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率領艦隊成員2.8萬人,船隻數百艘,每艘長120公尺,渡過印度洋,最遠到達非洲紅海,那時哥倫布還沒出世呢!為甚麼鄭和沒經過好望角,西進殖民歐洲,反而是葡萄牙人達伽馬(1460-1524年)率三艘小船經過好望角到達印度(1497-1498年),開啟歐洲人殖民遠東時代?

為甚麼中國艦隊沒有東渡太平洋,登陸美洲東岸?先看看西方人的觀點,美國UCLA教授Jared Diamond在其1998年美國普立茲獎作品《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一書中提供一條綫索。

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後,因朝中文官大臣擔心太監的權力過大,遂借機頒布禁海令,隨即取消艦隊,關閉船塢。一個政治決定在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產生的破壞力非常巨大,影響之後幾百年中國歷史的發展。

再看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中描述明朝名將戚繼光,身為大臣卻有諸多掣肘,未能一舉殲滅倭寇,壯志未酬,鬱鬱而終一段,可作為Diamond論點的註腳。

拿破崙口中的巨人——中國,應驗了他的預言,沉睡幾百年後醒了。還未到他所說的「震動全世界」時刻,已被美國視為全球威脅。但讀過一點世界文明史的人也明白,中國數千年歷史的農耕文明自給自足,跟西方的海洋文明和中亞地區的遊牧文明不同,從來都不是侵略者。

鄭和是否比哥倫布早發現新大陸,跟早已證明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人不是Everest一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可以從歷史中,為今天的做法揭示一些可資參考的發展規律。

閱讀中國,沒有天書,惟有從中國歷史開始。(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