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孝忠
馮孝忠

後疫情‧心情‧民情

發佈時間: 2021/05/07

後疫情‧心情‧民情

雖然疫情有緩和迹象,但是疫情帶來的後續問題似乎不斷衍生,一些行業還未能回復正常營運,僱主和僱員都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全球不斷有接種疫苗後出現問題的個案,影響了市民的信心,很多朋友不斷分析討論哪一種疫苗較少副作用?哪一種對抗變種病毒較有效?哪一種旅遊會較方便?總之心力交瘁。

也因為缺乏誘因和迫切性,形成本港的接種率偏低,政府因此不敢大幅放寬社交距離。因果互動,不少市民出現抗疫疲勞,心情浮躁,物質和精神上的壓力都上升,輕生已經變成日常新聞。

疫情期間,觀察自己內心和周圍的朋友,深刻地體會到佛陀察覺的人生之苦與無常,對自我身體的難捨和執着,害怕身體的痛苦而帶來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比現實更甚,杯弓蛇影,令生活節奏亂上加亂。明白到為甚麼佛法的核心是指導我們修行,洗練我們的心,希望我們能離苦得樂。

很多要出外的朋友對隔離措施都有些心情忐忑又緊張,帶上大量電子遊戲和鍛練器材,或不斷收看影視節目。結果令自己的情緒更高漲,影響休息,令精神狀態更不理想。時常有禪修和讀書習慣的人就較容易適應,無論是觀察自己的呼吸,或用心識去掃描自己的身體。

如果是佛教徒,可以觀想諸佛菩薩和自己的本尊,又或內心念佛、持咒,都能平服心情,讓時間過得容易和愉快一些。

對正在認真修行的人來說,隔離可能就是閉關禪定的因緣,可以多帶一些書籍、蒲團和瑜伽墊。如果未有禪坐經驗,可以先向導師請教正確的基本功,以免做得不得其法,反而令人更加心亂和煩擾。

一些社會學研究顯示,疫情令社會的不公平現象惡化。在經濟上,基層的壓力最大。我也察覺到不能回校上實體課,大部分時間都是遙距上課時,以基層家庭學生為主的學校,公開考試的成績可能不如平常時候,因為在家的學習條件和私教補習的資源較差,對學生的機會和前途都有不良影響。疫情令政府疲於奔命,財政受壓,資源自然傾向治標的醫療衞生和保就業等環節上。

如果大家有福德,經濟上不太受影響的話,可以考慮幫助這些學生,例如捐贈平板電腦或Wi-Fi費用,功德無量。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基兆業首席財務總監,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