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走,還是不走

發佈時間: 2021/05/14

走,還是不走

同事問應不應該移民,移民是熱門話題,現在說的都是甚麼時候走,而不是應不應該走。或許太多事令到想走的人多,但真正要走的人少。

同事的兒子讀傳統學校,今年剛升讀中學。從沒想過讓他到海外升學,但現在有機會去,而且想趕及9月開學。計劃是讓兒子留在當地讀書,然後自己回來做多一兩年再過去。

她的煩惱是兒子想住在宿舍,但她想兒子寄住在當地人的家裏,可以快點學好英文。我問她為何不全家一齊去?一起在那裏建立一個全新的家,既有照應,亦有家庭溫暖。她說自己心理未準備好,亦不知道自己適不適應。我再問她丈夫的態度。她說丈夫認為有機會移民很好,亦同意應該一家人一起留下來,但也尊重她的決定。

面對人生抉擇,心大心細是很正常的,要一下子把這裏連根拔起很困難,心理上、情感上都很難接受。

「你個人對移民英國,甚至將來留在英國是甚麼態度呢?」我問她。她說沒兩樣。「那你送兒子過去,再回來做多一兩年才去英國,跟你現在全身而退,留在那裏有何分別?」她說不知道。我知道他們經濟也是問題,總想做多一兩年,但那不應是決定性因素,因為只留在香港多一兩年,分別不會很大。

有些人不喜歡改變,有些人主動求變。她是前者,我是後者。她說不知道,證明她不想改變;她怕改變,但又不得不改變。她心底裏知道兒子在香港主流教育下,不會讀出甚麼成績來,這是她不得不求變的理由,所以,她雖然情感上不想讓兒子到外國讀書,但她仍可以接受,因為不變便是死路一條。

不過,自己可以不變的話便盡量不變。我說你今年不想變,明年還不是要決定變不變。她說或許上帝會給她指引。我說上帝不是已經替你安排了嗎?她一直以來都是煩惱兒子的教育,如今擺在眼前的不是已經有一個機會嗎?(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