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困在家情緒差 中藥疏肝解鬱

發佈時間: 2021/05/27

疫下困在家情緒差 中藥疏肝解鬱

疫情籠罩香港逾一年,不少人長時間留家不見天日。中醫指,求診者中有失眠問題患者比例上升,不少涉及中醫理論所指的鬱證,常見有體內肝鬱化火,出現情緒起伏大及精神欠佳等症狀;亦有抑鬱症患者復發,服用疏肝理氣、解鬱瀉火的中藥後,病情得以紓緩。醫師提醒,即使常留家中亦應保持運動,若有情緒異常宜及早求助。

中醫學所指的鬱證,不完全等同西醫的抑鬱症。

港大中醫藥學院醫師梁頌然表示,鬱證廣義而言是指各類原因所致的鬱,狹義則單指情志所傷而致的鬱,除了感到情緒不寧或憂鬱不暢外,其他症狀包括失眠、精神欠佳、多疑易驚、胸肋脹痛、心悸、頭痛及食慾不振等,甚至喉嚨有異物梗塞感。

失眠患者增 易醒難入睡

梁表示,過去一年多的求診者當中,有失眠問題的比例增,如難以入睡、易醒及醒後難再入睡等,因而影響工作表現。她相信情況與疫情有關,因部分人之前長時間留在家中工作,缺乏社交活動,也缺乏戶外運動及接觸陽光,從而出現鬱證症狀。而五臟六腑中肝主疏洩,能調暢情緒,故肝鬱體質患者較易出現或加劇相關症狀。

若患者本身為精神病患,疫下更易復發。梁指,曾有50多歲女士本身已患抑鬱症5至6年,一直有專科醫生跟進,病情穩定,原定下次覆診減藥,但有家人剛離世,疫情期間又無法外出散心,致常徹夜難眠,更萌生自殺傾向,服食原有西藥亦未能見效。梁醫師為該患者會診,發現她屬肝鬱體質,且內有鬱火,於是處方疏肝理氣、解鬱瀉火的中藥,包括牡丹皮、梔子、柴胡、白芍、香附、枳殼、鬱金、合歡皮等,並配以重鎮安神的藥材如龍骨、牡蠣,服後3日開始見效,患者睡眠問題改善7至8成,之後繼續服藥,情緒趨穩定。梁補充,用藥須因應體質調整,另可針灸,常用穴位包括百會、神門、內關及四神聰等。

宜適量運動 多與親友聯絡

要紓緩情緒,梁建議在可行情況下應外出呼吸新鮮空氣、曬太陽,在家也要保持適量運動,如簡單拉筋動作等,亦可多與親友以視像聯絡,若情緒明顯變化,嚴重至影響生活,應及早向專業人士求助。

記者︰李明佑

美術:陳超雄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