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年輕化 持續胃痛勿忽視

發佈時間: 2021/06/01

胃癌年輕化 持續胃痛勿忽視

資深演員廖啟智早前不敵胃癌病逝,有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指出,本港每年有近千宗胃癌新症,近年患者更趨年輕化,見過年紀最輕的患者僅30歲。因早期病徵易與一般胃病混淆,部分人確診時已屆中晚期,其時5年存活率已跌至4%。有年輕患者以為工作壓力大致長期胃痛,到疼痛難耐送院檢查才知患上胃癌。醫生建議,有家族史等高危人士應盡早檢查,及早診治以增加存活率。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施婉珍引述衞生防護中心數據指,胃癌在本港常見癌症中排第6名,2018年每10萬人就有17.1宗新症,男女患者年齡中位數分別為70歲及68歲。但她指,近年臨床看到不少新症為年輕患者,見過最年輕患者僅30歲,估計與年輕人大多有不良飲食習慣,如不吃早餐,及長期精神緊張誘發慢性胃炎等有關,而胃炎處理不當,亦可演變成癌症。

及早檢查診治 增存活率

施婉珍續說,胃癌早期病徵不明顯,例如胃痛、持續消化不良、小腹脹等,與一般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腸易激綜合症等症狀類似,令患者因而忽略病情,往往等到大便出血、疼痛難耐才求醫,到確診時或已屆中晚期,若病情到了第4期,5年存活率只僅剩4%。如能及早診斷,第1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超過50%。

施又稱,胃癌成因至今未有定論,但感染幽門螺旋菌者為高風險人士,因他們較易患上可引致胃癌的嚴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多數經家人共餐時口水傳染,例如帶菌家長「你一啖我一啖」哄子女食飯而傳播給小朋友。其他高風險因素包括男性、50歲或以上、常食加工食物、吸煙者、有家族史等人士。

任職會計的33歲王小姐歷經長達1個月胃脹、胃痛,雖然家族有人曾患胃癌,但她以為是工作緊張所致,直至一日疼痛難耐才求醫,最終證實患癌。

施婉珍建議年輕高風險人士及早照胃內窺鏡,觀察食道、胃、十二指腸等有否發炎、胃瘜肉、潰瘍、腫瘤等,以偵測有否患早期胃癌。若懷疑感染幽門螺旋菌者,亦可作簡單吐氣測試檢驗,費用只需約數百元,如發現問題可用藥物治療。

多食蔬果多運動 減風險

她又提到,日本已實施胃癌篩查計劃,國民由40歲起定期接受胃鏡檢查,當地相關患者存活率可達8至9成,皆因日本用先進技術如可放大圖像2倍的「放大胃鏡」,準確找出有問題細胞,故患者存活率遠高於本港4至5成。但預防勝於治療,施婉珍建議市民平日多食蔬果、多做運動,少食煎炸及高鹽食物,以減低患胃癌風險。

記者︰李嘉慧

美術:陳超雄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