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調理|產後盆底肌鬆弛易滲尿失禁 中醫拆解針炙+按穴位治療法

發佈時間: 2021/06/04

產後調理|產後盆底肌鬆弛易滲尿失禁 中醫拆解針炙+按穴位治療法

不少懷孕媽媽都有產後尿滲的憂慮,即使新產後情況不明顯,亦難保隨年紀漸長不會發生尿頻失禁的問題。從現代醫學角度,懷孕時子宮長期壓迫骨盆肌肉組織,以致盆底肌肉鬆弛是引起產後尿滲的主要原因。但凡高齡、經陰道分娩、懷有巨大胎兒(超過4kg)、患有妊娠糖尿病、產程過長或曾經多次生產等,都是加劇盆底肌肉創傷及鬆弛的重要因素。而對於本病,中醫又是如何理解呢?

不論產後尿滲,還是產後失禁,最常見的病因不外乎氣虛、腎虛及膀胱損傷三種。治療總是以補氣溫陽,佐以固澀為原則;而三證當中,中藥的療效於氣虛證及腎虛證最好。

氣虛證主要是平素肺氣虛弱,再加上生產時耗氣太過,令到肺氣不足所引起。當膀胱失去肺氣幫助而無法約束水液,便發生小便頻急,甚或失禁的問題。氣虛的產婦常見氣促乏力,面色淡白,小便日夜皆多。對於氣虛患者,多用補中益氣的北芪、黨參、淮山入饌就最合適不過。

腎虛證反而是基於產婦本身腎氣不足,加上生產耗傷氣血,令腎氣損傷,不能主司二便,更不能幫助膀胱氣化水液而引起。腎虛的產婦除了多數伴有多產史,亦可見面色晦黯,腰痠腳軟,夜尿特多等指徵。對於腎虛患者,則要考慮多服覆盆子、熟地、山茱萸等益腎固澀之物。

臨床上,中醫師處方亦常會加上固精收斂的藥物去增強縮尿效果,其中金櫻子、桑螵蛸都是不可不提的止遺中藥。其餘若要偏於補腎縮尿的,可用覆盆子、山萸肉;要偏於健脾的,可用淮山、芡實;若要溫脾補腎相兼的,更可使用益智仁。

除了中藥,針灸在修復產後尿滲方面亦有不錯的效果。常用穴位包括位於腹中的氣海、關元、水道,以及位於下肢的三陰交、陰陵泉等等,主要是希望益氣培元,幫助膀胱化氣行水,解決水液自遺的問題。患者在家中亦可以自行按壓以上穴位,以有痠脹感為度,甚至能夠艾灸溫敷腹中穴位,直至皮膚出現紅暈為止,以增強溫陽補氣的功效。

最後,勤力練功才是重中之重。凱格爾運動是著名的盆底肌肉訓練,患者只需練習忍尿的動作:每次要求收緊肌肉10秒,然後放鬆,重覆10次為1組,每天早、午、晚各一組地進行。此項運動不但可以幫助尿失禁,亦能預防子宮及陰道脫垂。不論產婦有否尿滲的困擾,都可以進行這項訓練,特別是曾經多次生產的婦女,鞏固盆底肌肉是有效減慢老年尿失禁或往後子宮陰道脫垂的不二法門。當然,將每次生育時距拉長,使盆底肌肉及韌帶有足夠時間修復都是必須重視的一環吧。

{{hket:inline-image name="edc82e46-b92e-4fa7-a5ea-7ec3b5cc76fd.jpg"}}{{/hket:inline-image}}

撰文: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林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