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
黃雅麗

印象派畫家另闢蹊徑

發佈時間: 2021/07/02

印象派畫家另闢蹊徑

踏入暑假,又是新一批大學畢業生投身職場的開始。我們遵從各種「成功」的標準要求自己,望一步步成為社會主流認可的人。這是大部分人心裏服從的價值觀。

在1860年代的巴黎,幾位年輕的藝術家卻正為此苦惱。他們是一群不被主流接受的「印象派」畫家,畫作不被「巴黎沙龍」(Salon de Paris)接受,還常被嘲弄。

對畫家來說,巴黎沙龍就好比學子追求的長春藤大學、演員追求的奧斯卡,是榮耀的象徵和市場的保證。不被巴黎沙龍接納的藝術家,很難在藝壇立足。這些印象派畫家一次又一次向巴黎沙龍提交作品卻失望而回,沒有人欣賞的畫作賣不出去,作品賣不出去怎麼維生?他們的生活已捉襟見肘了,必須作出抉擇︰繼續向巴黎沙龍叩門、屢敗屢試,還是另起爐灶、碰碰運氣?

終於在1873年,畢沙羅和莫內牽頭成立一個全新的畫展,展出165幅畫作,大部分來自這些失意的藝術家,不被巴黎沙龍欣賞的作品。如果巴黎沙龍是座高山,這個小小的畫展不過是個沙丘,但好歹畫家的心血得到向公眾展示的機會了。

後面的故事,也不必再說下去。不被主流接納的印象派畫家,不甘當大海中名不經傳的小魚,毅然自成一派,結果開天闢地,一個個成為百世流芳的大師。這是美國名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舊作《以小勝大》(David and Goliath)中引述的故事,用以說明本來沒有優勢的弱者(underdogs),只要選對賽道,也能以小勝大、以弱制強。剛踏出校門投身職場者,你從中得到甚麼啟示?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黃雅麗 《創業大時代》作者、初創公關顧問
欄名: 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