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rey Ng
Audrey Ng

港版瀨戶內藝術節 小島看產鹽

發佈時間: 2021/07/07

港版瀨戶內藝術節 小島看產鹽

「Adrian,我哋去緊呢個地方叫做鹽田梓,坐15分鐘船就到㗎喇。」

由西貢碼頭坐上開往鹽田梓的街渡,向孩子略作簡介。

「鹽田梓?係咪煮餸用嗰啲鹽?」孩子覺得這個地名好好笑。

「無錯!一陣就帶你睇下啲鹽點整。」

臨近暑假,為孩子張羅暑期活動時,發現西貢鹽田梓藝術節將於7月16日完結,於是打算趁着平日「人少少」到鹽田梓漫步遊覽。怎料船未靠岸,已看見島上人頭湧湧。

藝術節期間,島上約30處地方裝置了藝術品︰掛滿彩色小屋、代表思念的藝術樹;外形如鹽晶、設置鹽田旁邊的實驗展覽室、讚美創造的巨型壁畫等,既精巧也融入自然,令我想起日本的「瀨戶內藝術節」。

孩子不喜歡拍照打卡,但對部分色彩繽紛、卡通化展品頗感興趣,例如舊校舍和教堂的微型景觀、淘泥雞舍等,不斷拉着要我解說。

我根據手上的指南,跟他介紹這條近300年歷史的客家村背景,回顧村民務農的生活,以及鄉村荒廢的原因。

當日的最大亮點,自然是給孩子介紹鹽的製作過程。當他聽到原來海水曬乾就會有鹽,一臉驚訝,還說「咁咪好容易」?

容易嗎?

我問3歲的他,站在鹽田熱不熱?他說熱,造鹽的人整天就在陽光下暴曬,沒有冷氣歎。我問他,沒有陽光好不好?他說好。但要是沒陽光,鹽曬不好,那就沒有收入,不能賺錢。

平日買一包鹽,不過幾塊錢,但做一包鹽,卻絕非那麼簡單。

做人也像採鹽,得來不易,也未必賺錢,但卻是不可多得的調味劑,豐富人生滋味。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Audrey Ng 80後P牌媽咪,由懷孕280天起分享陀B湊仔歷程
欄名: B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