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三伏天灸冬病夏治 中醫解答7大常見問題

發佈時間: 2021/07/21

中醫養生|三伏天灸冬病夏治 中醫解答7大常見問題

最近很多病人都問我甚麼是天灸?甚麼是三伏天?有甚麼用?是甚麼理論啊?甚麼時候做的啊……原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天灸是甚麼,好吧,今天來一一解答。

「冬病夏治」是甚麼意思?為何有這套理論?

捕抓住最熱的天氣,就是說一年裡面陽氣最盛的時間。把這種自然界提供無可匹敵的陽氣,透過天灸的方法,讓陽氣注入我們的身體,去預防和治療寒性的疾病。讓我們在冬天的時候也不再受寒氣的影響而發病。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髒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克制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針刺、藥物內服等,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

甚麼是「三伏天灸」?

天灸是一種灸法,但是這種方法不用針灸,也不用火,而且是無煙的,無痛苦的,你不用緊張。只是把一些藥物貼在背部的穴位上面而已,就可以預防疾病了天灸的日子是根據中國曆法去確定時間的,那個時間就是三伏天的日期,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從古代曆法裏計算出來,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就是說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伏」是潛伏不動的意思,因為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其實就是利用了大自然的定律去治療疾病。也可以說是一種時間治療學,是一種很特別的療法。

三伏天灸的療程經過是怎樣?

天灸是灸法的一種,不需要用針的,大家不要害怕。天灸是完全無痛的療法。將天灸的藥物貼在特定的穴位上,就可以離開診所了。 成人大約1小時就可以取下藥貼。小兒大約半小時。

三伏天灸有甚麼功效?

天灸使用的是一些溫熱性質的藥物。例如白芷、白芥子、附子、細辛等等。所以一般來說,是用來對付一些風、寒、濕所引起的疾病。例如,經常怕冷、手腳冰冷、虛寒腹瀉、哮喘、鼻敏感、經常反覆感冒、咳嗽、頭痛、胃痛、背痛、肩痛、小關節痛、痛經、精神不振等等,因為風、寒、濕而引起的疾病都能夠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有些人形容天灸為中醫學的預防液苗。

今年「三伏天」日子?

初伏:7月11日 (錯過了第一次初伏,仍然可以進行天灸的。)

中伏:7月21日

加強:7月30日

末伏:8月10日

有甚麼注意事項嗎?

避免進食辛辣、海鮮,以免傷口發生過敏。 貼藥的那天,儘量穿一些比較寬鬆的衣服,貼藥後,動作不要太大,不然藥貼會容易掉下來。還有那天需要戒口,不然天灸的地方會容易引起發炎。還有注意貼藥時的皮膚狀態,如果過敏非常嚴重,就要立刻把藥取下來,把皮膚清洗乾淨就可以了。

與冬季的「三九天灸」有關係嗎?(夏養三伏,冬補三九?)

三九天自古被視為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在這段時間裏,無論是自然界的萬物,還是萬物之靈的人類,都開始進入陽氣衰微、陰氣盛的狀態,容易患呼吸道疾病以及關節痛等各種虛寒病症。而三九天灸療法,就是在一年最冷的日子裏,以辛溫藥物敷貼特定穴位,可辛溫散寒、活血逐痰,使人體陽氣更加充沛,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制過敏狀態,提高抗病能力。此時天灸施治,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為下一年身體健康打下堅實基礎,從而達到「天人合一」之目的。因此,三九天灸可作為夏季「三伏天灸」治療與保健的延續和補充,所謂「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兩者配合,療效相得益彰,相互輝映。

 

{{hket:inline-image name="EC.jpg"}}{{/hket:inline-image}}

撰文:註冊中醫師嚴耀堅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