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行李標籤救命符

發佈時間: 2021/08/04

行李標籤救命符

「那應該是我的行李!」大老遠看到有人把幾件有彩帶的行李喼搬上汽車後座,立刻飛奔過去。我走過去說其中一件是我的行李時,那些人堅稱那是他們的行李……幸好有馬可孛羅的行李標籤,上面清楚寫着我的名字和馬可孛羅會會員號碼。

「怎可能?我的行李呢?」他們吃驚的問。「我相信仍在行李輸送帶附近。」我說。

那年去溫哥華,等行李時也給幾件和我行李差不多型號顏色的行李「誤導」了,不過我的行李用七色彩帶打了一個大十字,鮮明易認。等所行李都送出來後,仍看不到我的行李時,既心急又焦慮。心想會否給人拿錯了,直覺告訴我行李應該給那用十字彩帶識別自己行李的人拿了,於是走出Arrival Hall,碰碰運氣,幸好……

那天真幸運,若他們早一點走了,又或者不是用上七色彩帶作識認,讓我一眼看到;若不是我的行李標籤比較獨特,相信也不易叫對方相信。

行李標籤應該是船運公司最初用來協助碼頭裝卸,標示物品放貨艙,還是放在行李艙。之後酒店業採用,給車站和港口工人在旅客行李貼上,讓行李準確送到指定酒店。因酒店行李標籤漂亮,故多送予旅客作紀念,亦是早期最方便和有效的宣傳方式。

當年行李標籤多配合目的地的風景或地標,標籤雖小卻有異國情懷,這樣才有令人看後有「到此一遊」的衝動。曾幾何時,貼滿標籤的行李,象徵旅人遊歷豐富,還有他的財富地位,因為那年頭可以出外遠遊的始終是少數。

上世紀初,作家Max Beerbohm說︰「坐在火車上,行李在旁,我享受其他乘客被我行李箱上的標籤所勾起的無聲興趣。」飛機面世後,旅人多了,行李標籤只餘下實用性,美麗型格卻談不上了。

行李標籤既點出旅人從哪裏來,也透露將往何處去,有點像哲學。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