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張勇

慢性胃炎 要三分治七分養

發佈時間: 2021/08/20

慢性胃炎 要三分治七分養

中醫認為,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納、腐熟、通降飲食水穀,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泉,五臟六腑皆受氣於胃,所以胃為五臟六腑之本。胃病會影響人體受納、消化飲食,氣血化生不足而衍生諸症。

慢性胃炎是指發生在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痛、胸悶、胃痛、胃酸過多、胃脹、易有飢餓感、打嗝、噁心、消化不良等,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佔第一位。慢性胃炎分為慢性並萎縮性胃炎(如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如胃炎伴腸上皮化生),近年出現的膽汁反流性胃炎及疣狀胃炎,也可列入以上的分類。

慢性胃炎及其伴發腸上皮化生屬於中醫「脾胃病」。中醫學根據不同臨床症狀,有相應的中醫診斷及治療方法。若患者以胃脘部疼痛為主,屬於胃痛範疇,以上腹飽脹、噯氣為主者,屬於「胃痞」範疇。

中醫學歷來重視脾胃,尊稱脾胃為「後天之本」。中醫治療脾胃疾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從張仲景《傷寒論》的甘溫建中及養陰存津;「後天之本」奠定者李杲《脾胃論》之溫補升發脾陽;明末清初著名臨床學家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的甘寒養胃;清代傑出溫病學家吳鞠通《溫病條辨》的清熱化濕、甘淡實脾,無不與脾胃論治相關。

通過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施治的統一,又從中西醫不同角度配合治療慢性胃炎,可達到辯病與辨證的統一,使運用中醫藥治療慢性胃炎有法可依。

慢性胃炎,最重要是「三分治,七分養」,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和緩解慢性胃炎。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張勇 上醫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深獲名人富豪信任與支持,專治痛症、都市病等。
欄名: 名人御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