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玩水染血吸蟲 恐肝硬化下體出血

發佈時間: 2021/08/20

野外玩水染血吸蟲 恐肝硬化下體出血

在山野田間嬉水,小心「禍從水入」。有專家指,在混濁靜止水潭或有「血吸蟲」潛伏,若在肝、腸寄生,可引致肝硬化、腹水等。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指,血吸蟲病在東南亞、非洲等地區較常見,肉眼難以察覺,受感染後易有尿道感染、屙血、下體出血等問題。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指,混濁靜止的水潭或有血吸蟲(blood flukes)潛伏:「血吸蟲學名為『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 japonicum(Katsurada, 1904)』,屬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中的吸蟲綱(Trematoda)寄生性動物,幼體較常待在濕地沼澤、水田靜水,能誘發人畜共通傳播病(zoonoses)。」

鑽入皮膚 在肝腸附近「定居」

莊解釋,血吸蟲中間宿主為釘螺屬(Oncomelania Gredler, 1881)的淡水螺類,最終宿主是貓、狗、牛,甚至是人等哺乳類動物。當釘螺中的「母胞蚴」繁殖出「子胞蚴」,便會在水中產生大量可自由游動的「尾蚴」,可鑽入人的皮膚,最終在肝、腸附近血管「定居」寄居:「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又叫大肚子病,會令肝脾腫大、腸壁纖維化、肝硬化和腹水等,過去在日本和內地很常見。」若兒童受反覆感染,有機會智力減退、發育及生殖機能不良,並形成血吸蟲性「侏儒症」。

皮膚科專科醫生侯鈞翔指,吸血蟲病在東南亞、非洲較常見,且可經人糞傳播,受污染水源尤為危險。他指,血吸蟲難以用肉眼察覺,鑽入皮膚後,多致「下半身出問題」:「如尿道感染、屙血、陰道出血、外陰結節等。」他建議若身上有微細傷口,應避免下水,且玩水後應用毛巾擦乾身體,或煮沸水後才使用,避免用生水。

記者︰脫芷晴

美術:陳超雄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