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艾有助溫經止痛散寒逐濕 內服治行經腹痛外用暖宮促孕

發佈時間: 2021/08/27

中醫養生|艾有助溫經止痛散寒逐濕 內服治行經腹痛外用暖宮促孕

艾灸治療疾病具有悠久的歷史,其特點是通過經絡傳導調整氣血、陰陽、虛實,激發人體內在的平衡調節機制,從而起到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有溫通經絡,扶陽補虛的作用。陽氣就是人的正氣,古代醫家用灸法溫陽散寒,補虛扶正,防治疾病,延年益壽。如《難經·二十六難》、《針灸資生經·第三虛損》均有論述灸臍下氣海、關元等穴位,具有保人體元氣壯陽之功效。宋代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大力提倡灸法,認為「人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等穴位,雖來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中醫認為、陽氣既是人體功能活動的本身,對生長、發育、臟腑及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等具有溫煦、固攝、推動、化生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中醫歷代醫家都十分重視陽氣的作用。《素問·生氣通無論》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

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陽氣以腎陽為主,腎陽既是促進生殖功能之動力為先天之本,內寓真陰真陽,為一身陰陽之根本。腎之精氣(腎氣)在人體生、長、壯、老乃至生殖功能中,均起著重要作用。

艾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似菊葉,表面呈藻綠色,有毛絨,以湖北蘄州產者為佳,取其葉厚而絨多,功效最好,故有蘄艾之名。其性溫芳香,有溫經止痛、散寒逐濕之功效,多用於寒濕痹痛。艾內服能行氣活血,可治宮寒不孕、行經腹痛、崩漏帶下、霍亂、嘔吐、腰痛等;外用能灸百病、壯元陽、通經脈、行氣活血,尤其是以艾柱施灸時,其溫熱感直透肌肉深層,療效更佳。

另一方面,艾灸有溫陽扶正、暖宮促孕的作用,通過調整性腺及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系統,提高性激素、免疫功能、抗氧化、必需的微量元素等作用,起到溫陽(腎)扶正的作用,達到增強抗病能力而溫經暖宮、防病保健、抗衰延年的目的。

因此,一般病人在內服中藥調理身體或準備懷孕的同時,如能按需要進行針灸、中藥薰蒸、艾灸等,必可取得更佳治療效果。

{{hket:inline-image name="HUI.jpg"}}{{/hket:inline-image}}

許素芳博士(草本生活 / 針藥漢方通元針藥生殖中心)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碩士、香港大學中醫學深造證書(臨床婦科學)

IG: fongfong_ec

FB: huisofong.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