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三叉神經痛發作痛如被電擊 中醫教按壓穴位紓緩疼痛不適

發佈時間: 2021/09/10

中醫治療|三叉神經痛發作痛如被電擊 中醫教按壓穴位紓緩疼痛不適

說起疼痛嚴重程度排行榜,相信除了分娩時產生的疼痛,三叉神經痛發作時的疼痛同樣榜上有名。三叉神經痛病人很多時因為咬嚼、刷牙、談話、緊張而誘發疼痛,疼痛如被電擊,雖然疼痛可以透過藥物和手術減少發作頻率、減輕疼痛,但不容易完全治癒,多時侯患者還是會不定期被「電」一下,病人可能要想辦法跟它共處。醫師臨床上都有不少三叉神經痛的病人,因為不想做手術想減低對西藥的依賴性尋求中醫治療。

三叉神經是第五對腦神經,有三個分支分別通往眼部、上顎和下顎區域,如同三條叉路,所以稱為「三叉神經」。三叉神經痛最常發生在第二、第三分支。中醫角度上,三叉神經痛稱為「面痛」或「面頰風」,中醫認為,三叉神經痛主要和經絡有關。隋朝《諸病原候論》:「頭面風者,是體虛,諸陽經脈為風所乘也。」;當體質虛弱的人,陽經容易受到風邪,阻滯經絡,導致氣血不順暢,「不通則痛」。臨床治療上,醫師會跟據病人的情況和意願,而選擇不同的治療。

三叉神經痛中醫分為三大證型

1. 風寒型:痛如刀割,遇寒或服冰冷食物時疼痛增,熱敷後或飲暖水後痛減,平時較為怕冷,容易疲倦。

2. 風熱型:疼痛如被火燒灼熱感,遇熱或急燥時疼痛加重,伴有口氣大、便秘等情況。

3. 氣血瘀滯型:病情長或有外傷史者,頭面部刺痛或如刀割樣,多為晚上疼痛。

中醫常用針灸+耳尖放血治療

中醫師針灸會先到患者的扳機點(觸發該點引發疼痛),多時侯下關穴附近,再針對性做手法治療。下關穴是中醫陽明經和少陽經交會穴,解剖學上是三叉神經總干和分支處,針灸下關穴有助消腫止痛、通關利竅。另外,耳尖放血亦是對三叉神經痛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耳朵靠近頭部,耳穴放血是給血液循環一個出口,讓三叉神經經過的部位氣血都能夠順暢,從而緩解疼痛,對風熱證、氣血瘀滯證患者特別有效。另外醫師亦會跟據病人情況結合中藥治療。

經過治療後,部份病人服用西藥的次數可以減少,甚至不用再長期服用西藥,部分病人亦可以不做手術,但每個病人的情況和嚴重程度均不一樣,治療上需要有耐性。如有任何疑問,建議查詢相關註冊中醫師。

穴位紓緩疼痛

下關穴

位置:耳前方,閉口時凹陷,張口時凹陷處就鼓了起來的位置。

按摩方法:以食指按壓穴位,順時鐘方向揉按30次,反方向30次

{{hket:inline-image name="CHU.jpg"}}{{/hket:inline-image}}

撰文:註冊中醫師朱穎詩